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内部评级法思想应用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 时间:2013-08-03
(三)资产分类层级较少,无法细分信用风险
对资产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信用风险进行细分。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采用内部评级方法的银行对任何一个风险评级水平的授信不能超过其总授信的30%;与此相应,推荐了最少8级的资产分类标准架构,这8级资产分类架构中有6级是正常资产,2级是不良资产。采用8级资产分类架构的银行可能会发现8级分类架构下满足30%的比率限制难度较大,这就需要银行在内部资产分类上采用更多层级、更细致的资产分类方法。但是,目前国内银行采用的风险资产分类体系还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一些银行的分类标准与巴塞尔委员会最少8级分类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评级体系缺乏独立性,风险评级政出多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评级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上都尚未达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没有独立完整的评级体系,一些商业银行在评级中存在“不评级”而比照一定等级的做法,导致风险评级存在政出多头的现象。
三、应用内部评级法加强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还相距甚远,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促使国内商业银行尽快达到新资本协议关于使用内部评级法的最低要求,从而在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上与国际接轨,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数据基础,改造完善信息系统
内部评级法以精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对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和信息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用初级法的银行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积累,使用高级法的银行必须有七年以上的数据积累。因此,商业银行应首先加快数据清洗和补录工作,建立并实行完整、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管理规章,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夯实数据基础;同时,要改造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信息的通用性,客观反映所有客户(包括违约客户)的基本面信息、财务报表、信贷记录等,为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奠定基础。
(二)借鉴国外方法,开发内部评级模型
作为对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总结,内部评级法为国内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了思路。要坚持借鉴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评级模型。目前,国外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定量分析模型,~IALTMAN、KMV、穆迪RISKCAL、标普MEU等,在国际银行业受到广泛认同。但这些模型大都偏重财务分析,有的大量引入利率、汇率、股价等市场价格变量,这对西方银行可能比较适用,而国内银行在内部评级时,既要借鉴国外模型的理论、方法和设计思路,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充分考虑诸如利率市场化进程、企业财务欺诈现象、数据积累量不足、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区域风险差别显著、道德风险偏高等特性,研究开发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从而节约时间和资源,实现国内银行业跨越式的发展。
(三)增加评级数量,有效细分信用风险
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对正常类贷款的客户至少要划分为6—9个等级,对不良贷款客户至少要划分2个等级,但对于同时从事大、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银行,由于所覆盖的信贷风险范围较广,至少应将正常贷款客户分为九个等级。对于每一等级客户,都要有单独测算其基本风险的指标。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适当增加贷款的评级数量,避免信贷资产过度集中于一两个级别,从而有效区分信用风险的不同水平,严格区分信用等级标准,评估每一等级的违约概率。
(四)完善管理流程,构建内部评级体系
商业银行要指定信用风险主管部门负责内部评级体系的设计、实施和监测。信用风险主管部门应独立于贷款发起及发放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汇报,并具备向董事会报告的途径。同时,要构建对评级体系和过程有效监督的机制,通过独立于信用风险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评级体系及风险参数估值进行审计,检查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数据维护的完善程度,评估内部评级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测试内部评级结果的可靠性。
(五)制订内部政策,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构建内部评级体系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理念、体制、政策、方法、标准、手段的全面更新,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组织协调有关业务管理部门,研究制定信贷政策、信贷审批、产品定价、限额管理、监测预警、准备金计提、组合管理、经济资本配置、RAROC绩效考核、资本充足率测算、压力测试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内部评级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内部评级方法和系统工具有效融入到业务流程中去,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
(六)培养评级人才,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培养建立一支适用于风险分析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于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实施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商业银行应加快培养建立内部评级专业人才队伍,负责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实施和维护工作,聘请国际先进银行和评级公司的专家,对内部评级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或将其派往国外培训,使之成为风险量化专家和金融工程专家。同时,应加强与国际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合作,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同业的成功经验,对专业人员的知识体系及时更新,以确保内部评级体系的先进性和内部评级方法的实用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