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军,孔令学 时间:2013-07-26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基本上采取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思路。其中“先外币后本币”的原则是为了保持资本项目基本平衡,保证中资商业银行经营外币业务时不亏本,境内外币存款利率需要及时跟踪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先贷款后存款”是为了防止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引发“揽存”的恶性竞争,抬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就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成本激增势必引发商业银行的倒闭风潮;“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原则,是为了理顺利率的期限结构。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改革开放后,为了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商业银行的利率一直处于被压低状态,尤其是那些大型基建项目,为了降低成本,大额、长期的贷款利率更是被压低,利率合理的期限结构在我国一直没有形成。先放开大额长期有利于弥补银行的风险缺口:期限越长,风险越大,定价理应越高;合理的期限结构有利于利率结构的联动,使得资金配置更加合理。
  
  三、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面临的约束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是最后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中60%以上来自于存贷差,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将导致吸存的竞争、存贷差的减小,在中间业务收入尚不能快速成长的背景下,将直接导致部分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很可能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这是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相违背的。因此,要切实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就必须破解其面临的一系列约束条件,包括:
  (一)微观主体行为不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利率变动对其行为影响不大。由于企业行为不适应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使利率市场化缺乏微观基础。现阶段要实施利率市场化就必须构建出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探索出解决引起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才能为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奠定深层制度基础。否则,即使暂时解决了银企之间的不良债权债务存量,还会再度形成不良贷款。
  (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尚不完善
  我国的分业金融监管体制随着金融创新和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的交叉日显落后,四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不充分,在重叠业务方面的监管存在扯皮现象,违背了其为适应金融分业经营现状、明确部门职责、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初衷。金融监管方式僵化,表现为一切都要经过审批,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金融市场要求。金融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监管能力落后、监管能力不足,使得事前的风险预测和防范不够,往往只能进行事后处理。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完全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独立性,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信息准确和金融机构持续稳健和审慎经营。中央银行和各监管部门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和完善利率监测的管理上来,并对商业银行的违规现象进行查处,以确保金融业有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我国的金融垄断现象普遍
  金融垄断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商业银行数量偏少,这必然带来商业银行竞争不充分,并会与充分竞争的开放式的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发生冲突,产生垄断利润。其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绝大部分金融资产,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占的比重很小,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抗衡。最后,我国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也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大部分都供给了国有企业,私人部门很难获得贷款。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
  金融市场不发达,就不可能形成畅通的社会融资渠道,资金的供求不能通过利率变化进行有效调节,在此条件下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在市场不完全时,利率市场化还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问题,此外金融机构还会产生提高利率的自增强倾向,引诱资金流向非生产部门,给经济造成极大伤害。目前我国各金融市场之间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利率关联度不相同,因而中央银行以金融市场为调控对象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不理想。中央银行要想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间接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市场利率,必须培育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四、结语
  
  首先,无论是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还是阿根廷的惨痛教训都说明: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渐进式改革;第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大方向,单纯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第三,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可以看出,我国尚不具备全面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无论是分区域还是分时间,都可能引发资金的大量异动;最后,本文认为除了要完善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市场参与主体的适应能力外,还应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避免因突发金融事件引发挤兑风潮造成的金融危机,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海鸥,季波.改革三十年利率市场化路径反思[J].上海金融.2009,(2).
  [2]王颖,李浩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2006,(6).
  [3]范兆斌,左正强.金融压制、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2,(5).
  [4]谢云山.试论我国利率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财经研究.2000,(1).
  [5]刘川巍.我国利率市场化:演进逻辑与近期展望[J].江苏商论,2004,(1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