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FDI对湖南经济增长的效应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二、FDI的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投资在各产业部门的重新配置与调整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及其结构调整。二是通过这种调整,带动了三次产业之间比例的变化,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三是推动了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湖南省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演变过程,如图1所示。
  从图1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1978年湖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为40.7:40.7:18.6,随着改革开放,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到2009年底,第一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占国民生产总值43.9%,第三产业也稳步上升,到2009年份额为40.9%。
  三、技术外溢效应
  所谓外资技术外溢,即指一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国内企业通过向外资学习逐步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创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而产生的效应。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目标之一就是获取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因为FDI不仅是资本的转移,还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和先进管理经验、方法的转移。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使该国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的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并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做出贡献。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技术外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后向关联效应。很多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从东道国角度来看,即为外资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和客户间的前后向关联关系表现出来的。外资企业在产品或加工工艺以及营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当东道国公司从中获得利益而又不需支付有关费用时,会形成技术溢出效应。在这里,后向关联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供应商(上游公司)之间的关系;前向关联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客户(下游公司)间的关系。
  第二,外资企业培训当地雇员。跨国公司总公司向其国外分支机构转移的技术不仅包括设备、无形资产、技术和管理专家,还包括对分支机构所雇佣的当地雇员的培训。此类培训涉及各个层次的雇员,既包括简单的生产操作员、较复杂的质量监督员,也包括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专家。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传授、举办讲座、外派强化培训,甚至到投资国接受系统教育等。尽管高层职务最初一般由来自投资国的专家担任,但当地人员的比重也会不断提高。当地雇员在外资企业工作期间积累的各种技能,随着这些雇员的“跳槽”或创办自己的公司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跨国公司进入后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仅在于先进技术在东道国的扩散,更在于强化了国际交流的渠道,使得跨国界的示范效应成为可能。外资企业一般采用比国内企业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国内同类企业产生了显着的示范效应。如平和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外资超市落户湖南后,湖南的零售业逐步进入了超市时代,为湖南零售企业经营提供了新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技术,提高了湖南零售业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尤其是使省会长沙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并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尽管示范效应是导致溢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纯粹由示范效益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并不重要,原因是实践中示范效应通常与竞争效应结合在一起。外资企业的加入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程度,对国内同类企业产生了显着的竞争效应。增强了国内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外部压力。从长期来看,当外国公司与当地公司以同等规模在同一个市场上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有一种逐步采取与外国公司相似的生产技术的趋势。如以LG曙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带动了湖南本地电子信息企业发展,博世、日立、日本三菱、岩井等推动本地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另外,外资企业与湖南当地企业进行技术竞争,加速了技术开发的速度和提升了技术水平,如湖南内资企业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制造业及其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与外资竞争的结果。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