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1

要把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第1页。)这就是当前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学习和坚决贯彻的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确把握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论述,首先要充分认识它是一个密不可分、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整体。从时间上来看,用了一个“始终”和两个“永远”,说明我们党过去已经代表,现在还在代表,将来还要代表。从地域、空间和对象上来看,用了三个“中国”和一个“全国各族人民”,说明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族别老少,无论上层、基层还是“阶层”,我们党都要代表,叫做层层代表,代表层层,代表到底。从所代表的程度上来看,用了“忠实”二字,要求既忠又实,做到代表得不偏向,不走样,不落空,不断档。我认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非同寻常的实践价值,我们必须认真地深入领会,并在实践中正确地贯彻执行。  
一、始终站在发展生产力的最前沿  
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首位,这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它揭示我们党具有先进性的固有社会阶级基础,体现了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阐明了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这一首要“代表”,还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和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矛盾,只有代表和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才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作为人类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其历史使命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总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从我们党的历史看,建党近80年来全党同志所作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促进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的关键在于是否是解放生产力,他说:“中国一切政党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注:《毛泽东选集》1991年第2版第3卷第1079页。)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果断纠正了我们党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的某些失误,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同时,还以理论家的胆略,提出了衡量改革和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放在首位,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江总书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首先强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历史已经检验和证明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这是无疑的。问题在于,如今有人认为,虽说在理论上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仍然是工人阶级,思想基础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仍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作为正统概念上的阶级已经消灭了,既然阶级消灭了,那阶级基础和阶级利益也就无从谈起。加之如今社会生活领域已经或正在形成处在不同经济地位和地位的诸多社会阶层,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阶段强调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生产力问题上的先进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任何社会其生产力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总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有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亦有落后和一般层次的生产力。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职业、就业、分配等方面的多样性,必然存在不同社会集团和阶层,他们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态度及其作用的大小事实上是有区别的。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的,就应当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或者说应该“当仁不让”,而不能因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模糊以至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因此,现在提出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我认为是十分及时,十分必要的。  
应该指出,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了,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要求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同,具有其鲜明的时代性。现在怎样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如果具体化,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五个坚持:①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坚持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科学技术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⑤坚持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中不断提高生产力质量和水平。  
以为例,目前农村党组织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做到三个打破。首先,打破“耕者有其田”的小生产思想的樊篱,使农村土地向有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耕种者”集中,用劳动替代资本投入,走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之路,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土地产出率,极大地扩张农村对农民的外“推力”,减少农村人口,使“生存农业”逐步发展为效益最大化的“生态农业”,彻底改变九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其次,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以劳动密集就业于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小城镇,增强城镇对农业人口的“拉力”。提升农民的素质,大幅度地促使农村土地上承载的过剩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使农民向城镇集中,彻底弱化和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和土地制度的给予性。再次,打破固化的传统农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社会结构板块,加强农村社区的市场化建设,打破流通和垄断,通过扩大农业的外部收益来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彻底改变和消除由于户籍制度所形成的城乡壁垒。面对我国国土面积大,九亿农民居住很分散的现实,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很大,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要实现这些想法,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从长远来看,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现实来看,舍此,农民没有出路,农业不能成为独立产业,农村社会生产力难以得到迅速发展,更谈不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总之,如果我们党在今天,在生产力发展上能切实做到这些具有质和量的统一要求,那就可以说是站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最前沿,就可以称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  
诚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生产力及其发展是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生产力有其自身的结构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规律性,包括质态和量态的统一,包括自身进一步发展态势及其规律性,以及生产力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和其他领域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而从性质上看,人类三代生产力即手、机器、信息阶段的差别,必然导致人们对相应客体认识及发展生产力的举措的差异,不同阶段的生产只能用不同性质的生产力去进行检验和衡量。从形态上来看,生产力由潜在态转化为现实态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必须注意生产力的现实创新水平和未来发展后劲。从结构上来看,既要注意要素生产力,更要注意总体生产力,以总体生产力为主。从时间上来看,生产力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发展会表现为长期化和短时化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生产力的“长期化”。从空间上来看,应该承认客观上存在不同层次的“空间生产力差”,不同地区及其相应区间也有其自身尺度的“局部生产力”,但从总体空间上来说,应特别注意整体的“全局生产力”。从效果上来看,则要特别注意创造“有效生产力”,避免负效益和零效益的“无效生产力”,并着力发展“高效生产力”,如此等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现实的长期的全局的高效的生产力,才可以称得上先进社会生产力。而在当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资格代表这种先进社会生产力。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永远成为这种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忠实代表”。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实践问题。  
二、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论述,不仅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什么?因为不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就不可能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供理论武器、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江总书记说过,“国家要独立,不仅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这是一个警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文化产品的市场覆盖上,而且表现在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上,且后者更令人担忧。因此,虽然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但意识形态是不能接轨的。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经济上的突发也许摆脱不了精神上的荒漠,经济上富裕并不等于富了心灵,富了精神。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按照一般的理解,文化是一种的多层积淀,观念形态的先进文化是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的反映,其主要内容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两大部分。现今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基本纲领”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来说,要从五个方面实践“代表”的职责。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决不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这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中心的是坚持学习和应用邓小平理论。②坚持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关键的是在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主要的是要把我们的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深厚土壤,具有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④坚持文化是开放的观点,重要的是学习、吸取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⑤坚持文化发展面向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正确方向,基本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如果今天我们党能在这五个方面一以贯之,卓有成效地发展我们的文化事业,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把握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可以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如何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引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神,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注:《十四大以来重要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049—2050页。)我以为,解决这“三个如何”的问题,是我们保持我国文化先进性的一个目标,一种责任,当然也是一种境界,一个过程。  
首先,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物质缺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缺乏同样不是社会主义。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份好答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随着信息社会、智能型社会或者说知识经济社会的端倪初现,市场经济已呈现出高文化特征,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时代走势。其实,作为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的两种力量即经济力和文化力,二者是相互规定、相互区别、相互促进的。经济知识化和知识经济化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经济力侧重于“硬件”,是物质方面表现出来的社会力;文化力侧重于“软件”,是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社会力。经济力为文化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力为经济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极而言之,经济力虽不直接决定文化力,但可以走向文化力;文化力虽不是经济力,但可以推动经济力,转化为经济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结合起来,不能轻此重彼,更不能顾此失彼,二者都属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范畴,缺一不可,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  
其次,要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问题,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一定要弘扬社会前进的主旋律,集中反映和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与此同时,又要提倡多样化,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学和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进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但同时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多样化,也使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在影响和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用先进文化培育“四有”公民,自觉抵制和摒弃那些腐朽的、落后的,低级庸俗的文化。  
再次,要处理好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问题,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文化。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建设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相当激烈。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正加紧他们的文化战略攻势,把文化渗透作为瓦解社会主义国家,消弱民族凝聚力的手段。特别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更加快捷多样,西方敌对势力可凭借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渠道,竭力宣扬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把我们的思想搞乱,人心搞乱。要挫败其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就必须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和文化垃圾的传播与渗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同时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保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使之走向现代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是较之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更为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增强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三个代表”中的第三个代表,是要成为中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现在重提这一点,是否可以反过来思考,就是说现在已经出现没有或不能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象或倾向。所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论述,既是对我党过去和现在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肯定,也是对现在和今后的提醒。  
要做“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首先要弄清楚今天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能否从两个方面去说。一是不要忘记整体的长远的阶级利益,把党的现阶段的最低纲领、共同理想和党的最高纲领、最高理想连接起来,始终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高理想而奋斗。对于这一点,不管情况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不能有任何的动摇。二是不要忘记具体的眼前的群众利益,把群众的目前的物质文化生活利益需求和长远的物质文化生活利益追求结合起来,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只关注某些具有经济实力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一定要有强烈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念和意识,更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的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一般说来是比较讲究实际、实惠和实在的,我们想事办事一定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惠及群众,尽可能做到使“人民群众”赞成、答应、高兴、满意,千万不能脱离群众,要充分体现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目前的长远的和物质的精神的利益的“终极关怀”,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江总书记之所以要在世纪之交提出“三个代表”,就是强调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不会变,不能变,就是重申毛主席关于“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的教导,以及自己关于“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论述。这正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  
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仅凭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①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把代表人民,服务人民贯穿到一切方面,一切依靠群众,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②必须加快发展,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使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③切实加强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极分化。④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腐败不除,人民群众不满意,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一句空话。⑤克服官僚主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了这些,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总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内在统一的,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先进文化是灵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落脚点,它们确实关系到我们的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为新的思想武器,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