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程春生 黄… 时间:2013-02-14

  为了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过去那种单纯追求速度、盲目扩大数量的发展转变到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上来;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上,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经济结构。只有结构优化才能实现良性发展,而调结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等。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要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有序推进三次产业的演进升级;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调整方面,应把有效扩大内需作为第一拉动力,使内需成为推动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并使内需、投资和出口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协同带动作用。
  2.统筹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注重社会公平,共享发展成果。在“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实施几十年后的今天,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扩大国内需求、释放发展潜力、保持发展连续性的必然要求。
  三、可持续发展要求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首先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其思想基础的核心要义是:人类是自然界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具体的发展形态,作为自然界这一无限发展的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的世界是一个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有限发展系统。人类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人类由此来获得自身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坏这些基本条件。只有在有限的发展条件下,人类运用科学的技术与手段去开发自然、保护自然,并通过竞争和协调机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共存,从而谋求自身的持续发展。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人的发展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可持续发展理论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统一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归结于人的全面发展,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和发挥好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作用,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到经济社会全部工作的优先位置,在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政治民主不断进步,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程度逐步提高。
  2.以“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为目的,把大力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既做大又分好,为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活得更体面、更幸福、拥有尊严提供物质基础。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并不仅指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各项指标的满足,而是认为人的需求是包括基本的物质需求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精神的需求,它超越了纯粹的功利目的,以实现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为终极目的。把握幸福的未来,创造更高层次的幸福生活,需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指导社会发展。幸福,归根结底是人的需求的充分满足。实现更高层次的幸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并将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