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转型的理论基础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晓丽 时间:2013-02-1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从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研究思路和从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到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转变的一般趋势,注重从更广阔的视野强调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在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内涵体系上下工夫,使之成为推动整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8] ,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如人口、资源、环境等,所以即使有了良好起步,有时也有可能猝然而止,“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持续下去,也不一定会沿着事先确定的道路前进”[9],其关键还是要看发展方式是不是科学的,是不是能够可持续的,因为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数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和能源的节约,不仅能够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能够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如果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富有可持续的内涵,那其科学性也就不容质疑。
 三、小结
  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现实的物质基础和人类对于经济活动的认识,人类只要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约束过分的经济活动,“慎重选择、制定发展模式,在生产部门提高生产效率,在消费部门改变消费模式,达到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物”[2] ,在发展中求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就可以使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效果,就可以实现不仅有数量增加,更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以及效益、环保、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改善等一系列的目标。
  可以说,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的转变见证了中国的进步,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以经济增长方式为主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视野由关注从单一要素结构投入、结构变化拓展到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三条主线,从而有利于直奔成因,从本源上推动经济增长转变。”[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党中央一直强调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实际上就为我们探索科学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所以我们不但要把目光放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而且还要放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部环境上,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刘碧云.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38.
  [2]王军.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27-138.
  [3][英]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16.
  [4][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85:130.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3.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3.
  [7]武天林.马克思主义人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58.
  [8]唐龙.再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探索,2009,(1).
  [9][美]马尔科姆.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57.
  [10]马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G]//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7-1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