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郝光辉 时间:2013-02-14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变,必须改变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因此我国进行全面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具体数据来说明我国更加深入地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迫切性。
  [关键词]资源性产品价格;结构转变;政策

  1 引 言
  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价格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要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国际市场煤炭、原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给中国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价格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应对高价能源,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作用,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成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势在必行,不仅是改善资源性产品供需关系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环节。
  2 从微观角度来分析
  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1)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变,必须改变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环境保护要求能源价格反映环境成本”。
  (2)它是企业经营困难的必然选择。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和国内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石油和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许多困难。我国原油消费近一半靠进口,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矛盾加剧,企业加工和进口亏损严重。电煤价格大幅上涨,脱硫成本、水资源费和库区基金支出增加,使发电企业出现行业性亏损。因此,适当提高成品油和电力价格,是减轻石油、电力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营困难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偏低的成品油价格,导致石油消费过快增长,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车辆到我国境内加油,有些原来消费进口燃料油的用户转而使用国内柴油,更加剧了成品油供求紧张的矛盾,部分地区断档、限供、擅自涨价现象时有发生。
  3 从长远看,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只有建立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我国的价格体系中,资源性产品价格不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改革相对滞后,价格关系尚未理顺,价格水平偏低,加快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长期以来的生产要素低价政策,不仅使我国的能源资源大量流向海外,也使得高耗能、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大行其道。
  (2)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现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资源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成本。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造成资源浪费有关数据表示,“十五”期间,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成倍增长,其中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40%左右。5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3.9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2.5亿吨标准煤,增量远远高于过去20年能源消费增量的总和。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汇率计算约占世界的5%,但与之相伴的却是消耗了世界石油的7.8%、原煤的39.6%、粗钢的31.8%和水泥的47.7%。资源价格偏低或无偿使用,也带来了浪费和效率低下,鼓励了损害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出版的《2007年能源蓝皮书》指出,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1/2。构成当前资源高耗能、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长期以来的资源性生产要素低价政策。这样就不利于我们转变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