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个和尚是否有水喝”引发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学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告诉我们应当做什么,应当维护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不应当维护什么,应当坚持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反对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我们不应当以别人的牺牲来换得自己不自私的美名。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一些类似“两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无水喝”等诸类问题运用经济学观点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其中效用问题,博弈问题……对分析问题很有帮助

    关键字:纳什均衡 纯策略纳什均衡 信息不对称 选择性激励 经济人假设 搭便车 林达尔均衡 


    “两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我们早以熟知,似乎也接受了这样的说法。那么三个和尚究竟有没有水喝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阐述一下见解。


      为了需要不防将三个和尚分别看做和尚1,和尚2和和尚3,微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中之一就是“经济人”假设,即是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最小值。假设“经济人”是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满足程度的理性人(三个和尚也符合经济人假设)。那么和尚1,2,3 在讨论水的问题上会以自身的利益为前提,彼此间会产生利益冲突,三个和尚在由谁来负责担水的问题上就会产生一番博弈。首先从纳什均衡的论点出发,我们得知:利益冲突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以至无人会单方面加以改变,由于和尚1,2,3的不合作使得每个人都达不到可能的最大收益,那么唯一的纳什均衡是彼此之间都参与,因为在其他策略组合下均有一方能因改变策略而受益。但是这一局势中的帕累托最优是彼此间都不参与,(即存在利益冲突下)利己主义的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在总体上可能不是最优的,进而推之西方经济学中,在经济人假设下,市场经济会达到或趋向帕累托最优这一结论,在引入利益冲突后有可能无法成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更使信任失去基础,这说明个人利己的理性选择并不能保证人们的处境得到改善,结果可能对大家都不利。


      和尚有可能会通过限制他自己的信息来获益,只要对手知道他这样做了,原因是这会引导对手以所希望的方式行动,在下图博弈中,所给的数字为水给他们带来的效用。和尚1选择行,和尚2选择列,和尚3选择矩阵,在这一博弈中,可知,纯策略NE有两个:


{U L A },{D R B}    

     我们再考虑如果三个和尚中可以有两个人结盟共同对付另一个人,会出现什么结果?在哪一个均衡结果中没有人会有“结盟”的动机? 

     可以看到若和尚1和和尚2结盟,则支付矩阵边为 表—1,,显然此时均衡为{DR,B},若和尚1和和尚3结盟,则支付矩阵变为表—2,此时的纯策略均衡有两个,分别为{UA,L}和{DB,R} 若和尚2和和尚3结盟,则支付矩阵变为表—3,均衡有两个,{RB,D},{LA,U},在均衡{U,L,B}中没有人会有“结盟”的动机。因为从上面支付矩阵中可以看到,“结盟”并不比“不结盟”更好。 

               经济人是自利的,但自利不等于自私,我们一直考虑这样一种结果: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我们的脑海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概念,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的行动。住在同一小区的居民为了小区的安全会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所雇佣保安的人数,工会代表工人与厂商谈判,迫使厂商同意提高工人工资,文革时期人民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但是毛泽东的英雄母亲的观点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等等。 

      这些看似合理的假设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结果并没有产生,相反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集体不利甚至危险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在于集体行动具有公共性,任何人都会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成本的人。集体行动从某方面看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这样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他人的捐献或努力而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举个例子,工人为了提高工资而举行罢工,当罢工成功后,那些没有参加罢工队伍的工人,就成了免费搭车者,享受到罢工而取得的成果。从而林达尔均衡条件就得不到满足了,因为有理性,自利的成员不能按照自己所获得的集体行动的边际收益大小,来承担自己应该分担的集体行动所花费的成本。当集体人数较少时,集体行动就会很容易的实现,每个人都不可能逃避责任,但当集体人数增多时,由于免费搭车者的存在,那么集体行动就不容易产生“两个和尚有水喝,而三个和尚没有水喝” 反映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前者有水喝,后者没有水喝,关键在于人数的增多,给人作弊以可能。 

      由于三个和尚对水需求的程度是不同的,即最后一口水的边际效用一定不同,如图所示在MU1=0时 ,TU1为最大值,和尚1达到最大满足,其次和尚2也达到最大满足,满足程度为TU2,满足程度最小的为和尚3仅为TU3,且从图中可知:TU1>TU2>TU3,和尚1对水的需求大,不可一日无水喝,和尚3对水的需求相对较少,可以忍受一日无水的苦痛,因此他对下山担水的积极性不高,他是个耐干旱品种,相反和尚1会积极的主张去山下担水,因为他是个”水罐子”.并且和尚2也会同意和尚1的主张,虽然和尚3会占点儿便宜,但水给和尚1和2带来的效用远大于损失的水的数量(损失的水被和尚3所喝) ,因此水的问题依然会得到解决.  

     另外一种措施就是采用”激励机制” 对免费搭车者采取惩罚措施,将其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内,这可视为一种反向激励,迫使其参与集体行动,这是个很好的方法,不过当集体人数增多的时候,确定将不参加集体活动的人排除在受益之外,搜寻成本相当高,难度也大. 正向激励通过搭卖私人物品的方法刺激集体成员为负担集体行动的成本做贡献。许多慈善机构的筹款活动都提供正向激励。例如,购买慈善演出的门票可以观看别人看不到的演出,慈善捐款可以获得赢取奖品的抽奖机会等,都是搭卖私人物品的行为。其他正向激励的存在也能够促进集体行动的产生。三个和尚中的那个小和尚也许就不介意天天下山挑水,以便借此机会偷偷瞧一瞧在河对面洗衣服的那位貌美村姑。水的问题还是能够解决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能让我们以宽泛的视野多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经济理论得出不同的答案,以便选择更佳的。经济学不关心人到底是否自私这个事实,它只是假定人是自私的,从这个前提出发,演绎出一整套的理论,能够令人满意地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经济学是以自私作假设来解释人类行为的。究竟自私是否人类的本性,是生物学的问题,与经济学无关——在科学上,任何能够有效地帮助解释现象的假设都是有用的;只要这个“自私假设”能有效地解释人类行为,用之也就无伤大雅。”(张五常,《自私对社会的贡献》,1984)    

      Abstract: Economics is useful , because it tells us what should be done, what should be maintained, should not make anything , should not maintain anything , what kind of moral concept should be adhered to, what kind of moral concept is objected to, good name that change one’s own that we should not come with others’ sacrifice . This text lies in being similar to some in terms of economics " two Buddhist monks have water to drink, three Buddhist monks drink anhydrously ",etc. all kinds of questions use the economics view to make a simple analysis, question that the utility question , play chess among them .It is very helpful to the question of analyzing Keywords: Nash Equilibrium, The pure Nash equilibrium Information asymmetry .Alternative encouragement, Economic people suppose. Hitchhike . Lindahl is balanced  

 : 1. 陈恳,王蕾:《西方学解析》(微观部分)高等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第401页  

                       2 . Drew. Fudenberg(USA) ,Jean.Tirole:《博弈论》姚洋 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第47-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