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链整合研究进展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敏 时间:2013-02-14
而且研究内容更为丰富。如分析当地人在巴西坚果加工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利益分配(JasonW.Clay,JanisB.Alcorn,JohnR.Butler,2000);强调企业在非木材林产品加工业价值链中的作用(DirkWillemteVelde,JonathanRushton,KathrinSchreckenberg,2006)等。
  CrissJuliard,CharlesBenjamin和Mazia
  rSassanpour(2006)在关于马达加斯加香料和药用植物产业的研究报告中运用价值链分析法,详细地绘制了该国香料和药用植物加工业的价值链,并研究了价值链的运行环境、最终市场、参与者、参与者之间的纽带和关系、自然资源基础和承载能力等问题。在林产品加工业价值链识别的基础上,学者们发现了不少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林产品加工业价值链升级办法。其中用以森林为基础的家具产业为例,RaphaelKaplinsky(2000)自己就发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林产品加工业价值链的各环节利益分配失衡,富于价值的环节是原材料的种子遗传设计,家具设计及其品牌化上,而不是传统认识上的各个农林业、工业或该产业的支流等规模经济部门。同时由于信息和交流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ICT)的普遍运用,管制的放松,市场的开放和全球贸易的扩大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CohenSJ,BDeLong,JZysman,2000;Dicken,1998)。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RaphaelKaplinsky,MikeMorris和JeffReadman(2001)强调创新是林产品生产商从全球产业整合中获益及其价值链升级的关键。但HovgaardAbra和HansenEric(2004)指出专门针对林产品加工创新的研究还很少,他还表明林产加工业的创新涉及到产品,加工,业务系统,以及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创新能力。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林业产业链条中的营林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仍然相对割裂,上下游产业间还亟待进一步相互延伸,产业链中的企业、消费者、行业中介以及政府等不同主体间缺乏有效协同。尤其是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原料、产品、技术以及政策上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例如原料上的林木资源匮乏与木材加工业高速发展、木材利用率低下之间的矛盾;林产品单一与市场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林业企业的大量技术需求无法满足与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之间的矛盾;以及林业分类经营中商品林建设与现有采伐限额政策、林木产权不明之间的矛盾等,已成为影响中国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研究难点是基于供需协同视角,构建林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模型,提出林业产业链延伸和拓展的相关路径。这对于把握现代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林业产业各环节的定位与发展,提升中国林业产业在新时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闽台林业产业链整合与合作研究的必要性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的信息管理、价值链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研究把产业链管理看作是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重心转向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整合问题,范围扩展到了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赵绪福认为产业链优化包括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链的提升和产业链的整合并强调在产业链优化中应特别注重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朱毅华构建了农业产业链整合绩效模型验证了农业产业链管理的核心是产业链环节整合,丁慧媛认为农业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协调程度关系到整个产业链沟通的效率和价值的提升。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农业产业链的管理、组织形式和构建,未来研究的重点:明确政府角色,提出适合现阶段发展的农业产业链组织方式,对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对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的风险防范。关于闽台林业合作洪志猛等认为两省之间存在区位优势、互补优势和政策优势,蔡新民根据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经验,提出要针对投资环境和林业发展基础的差异来开展林业合作,三明市政府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开展科技交流、对接国际市场”的合作方针,黄森慰从林业生产要素的角度对比分析闽台林业要素差异,指出闽台林业合作是推进两岸林业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闽台林业合作源远流长并已形成了很强的相融性和互补性,福建在森林资源、劳动力、市场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台湾拥有较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丰富的林木良种资源、木竹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达,开展闽台林业合作前景广阔。闽台林业合作要在闽台农业合作的总框架下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努力把福建办成林产品加工和引进优良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基地、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示范窗口、林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的交流中心。福建省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林改和构建现代林业的省份,以花博会、林博会、木洽会为载体,积极引进台湾森林经营先进理念、新品种、新技术和资金,与台湾的林业合作经营组织交流林业管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共同提升海峡两岸的林业发展水平。
  全球林业产业新一轮的布局都在调整、优化,针对闽台林业要素差异运用产业链组织整合原理探讨闽台林业合作的核心问题,分析研究创新、整合和协调林业要素资源的决策机制促进闽台林业整体发展的新态势,具有推动闽台林业交流和深度合作的重要作用。但闽台林业交流合作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为自发和零散的,缺乏总体的研究与规划,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发展网络“点稀、线少、面虚”,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发展的新机制没有有效建立。为此定量分析闽台林业合作发展的总体水平,找出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的关键影响因素,系统分析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的演进规律与趋势,总结与选择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模式,提出可操作性的林业产业分工合作路径,可以有效地促进闽台林业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为此从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眼光来研究推进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及深度合作,闽台林业产业发展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定性和实证研究较多,而针对闽台林业合作发展能力的提高以及如何根据闽台林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展开实证研究较缺乏。针对转型时期闽台林业合作发展水平的判定和综合评价,闽台林业合作发展网络的构建,闽台林业合作发展的趋势分析,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模式选择展开实证研究与评价是一个新课题。本研究以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为研究主题,从闽台林业合作发展的分析评价中提出促进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及深度合作的政策制度框架。
  闽台林业产业链整合与合作研究的实际价值:
  第一,可以摸清闽台林业产业链整合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及时掌握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发展的演进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为进行区域森林环境资源的合理规划与林业产业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据。
  第二,有助于构建闽台林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要素全面发展的机制和框架,形成一个结构优化、富有活力、高效持续的区域林业经济系统,有效地解决闽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
  第三,对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分析有利于提高政府对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发展的认识并树立新的闽台林业合作发展观,促进有关闽台林业合作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并为各级政府制定闽台林业合作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参考。
  第四,福建省需要一个超越地方利益的组织,能够对闽台林业合作做出统一协调,研究所建立的闽台林业合作和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化前景。
  第五,闽台林业合作发展是一种多赢的发展模式。研究所设计的闽台林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及深度合作的政策制度框架,可为福建省闽台林业合作发展管理、促进海峡两岸和谐社会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森慰,张春霞.闽台林业要素差异比较与合作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5).
  2、丁慧媛.中国农业产业链主体协调的现状与整合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9).
  3、蔡新民.加快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的问题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6(2).
  4、刘明宇,翁谨.产业链的分工结构及其知识整合路径[J].知识管理,2007(7).
  5、王云霞,李国平.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10).
  6、里昕,揭筱纹.我国产业纵向整合新形式:基于产业链的战略联盟[J].求索,2006(12).
  7、杨加猛.林业产业链的演进、测度与拓展模型研究:以江苏林业产业链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8.
  8、杨加猛,张智光.论林业产业链的多为拓展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0(3).
  9、张智光.江苏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体系研究[J].中国林业,2007(1B).
  10、施蔚,佘光辉,杨加猛.江苏杨树加工产业规模与发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7(4).
  11、董磊,张克让.全球产业链中的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