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营企业政策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三)政策执行者的影响
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是实现政策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较强的协调能力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和应对能力,对政策措施理解不透,就会导致政策在传达、宣传与执行过程中失真、失当、失误。
    同时,由于政策执行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执行者,又是政策对象,往往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钻政策的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四)企业家素质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与沿海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相比,我省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经营理念、思想意识及把握机遇的能力等方面。尤其是某些民营企业家的封闭意识和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小农经济意识与沿海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和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竞争合作意识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我省尤其是武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经商地理条件,但没能像浙江那样涌现出一大批既具有吃苦耐劳、敢闯精神,又具有竞争合作意识的企业家。据有关调查资料,在温州几乎每家工厂就是一个生产车间,都是生产一批零件或只做一道工序。这些企业既有竞争又彼此协作,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格局。这些当然与当地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引导有关,但是,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归根到底是民营企业家自身综合素质的差异。
    (五)政策目标团体的影响
一般地讲,政策的有效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政策链条上各种目标团体顺从和接受的程度。目标团体顺从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顺利成功;目标团体部分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增加难度;目标团体拒不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受阻失效。美国学者托马斯·史密斯在《政策执行过程》一书中认为,目标群体的组织和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以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策环境等,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四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由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必然引起利益格局的调整,甚至会使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丧失,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社会成员对政策不认可、不接受,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因此,政策目标团体的态度也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
    四、提升湖北民营企业政策执行力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合理的政策体系
美国的政策学家托马斯·B·史密斯指出,理想化的政策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首要因素。因此,要使政策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从政策本身的角度来说,要切实保证制定的政策具有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从根本上保证政策的质量和水平。为此应对现有的民营企业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政策规定之间出现相互矛盾,相互扯皮现象的,必须坚决纠正;严格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立法原则,凡是部门或地方的政策规定都不得与中央的政策规定相抵触。要遵循政策过程的一般规则和程序,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盘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要建立包括信息、咨询、决断、执行、监控在内的完备的政策系统,确保各个子系统紧密衔接、有序运行、高效运转,从整上提高政策的质量。
    (二)建设高效率政府
政策是由各级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的,政府的作为直接决定着政策的执行力。《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要“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配合,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合力。”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为企业发展着想,是提升政策执行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我省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举报投诉中心,及时听取企业的意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取消了面向企业的多种收费项目,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还大力实施民营企业“成长工程”,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帮助企业筹措资金,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提高政策执行者素质
政策是靠人执行的,执行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政策执行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政策执行者素质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理论水平。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理论水平,只有真正地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内在机理,才能正确认识政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好政策。其次,要加强政策执行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应要求政策执行者以国家和企业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培养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做政策执行的践行者。再次,要不断提高政策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应要求广大的政策执行人员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补充薄弱环节,努力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最后,要强化服务意识。政策执行者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一方面要努力宣讲政策措施,使广大民营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另一方面要为民营企业用好政策出谋划策,为促进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地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扩大目标团体参与决策空间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会影响到不同社会团体的经济利益,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影响公共政策,这不但表现在公共政策制定的时候,同时也表现在公共政策执行的时候。如果政策得不到广大利益集团的认同和配合,那么政策的执行难度就大。因此要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就必须扩大目标团体参与决策的空间。这主要表现在:在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通过民意调查、专家征询、社会公示等方式,广泛了解社会不同阶层的心理需求和政策偏好,使出台的政策方案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尽可能公平合理;在政策执行阶段,可通过教育、说服及宣传等策略,随时向各种政策目标团体进行沟通,及时调整政策方案执行的做法、程序,并积极解决执行过程中所引发的问题,从而促使目标团体采取顺服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促使政策有效贯彻。
    (五)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健全的政策执行机制是确保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当前应着重改进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体系。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并将监督的情况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二是要建立灵活的政策评估反馈机制。要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进而不断政策措施,促进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