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静 崔素洁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调整
    论文摘要:该文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和其产业结构调整外部条件的分析,探讨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现阶段,我国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凭借其沿海、延边的区位优势,开展了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投资、技术和人才上的合作,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依然没有摆脱以传统农业、资源型工矿业和消费型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格局。  
  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西南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为高山丘陵地貌,属于亚热带气候带。山多地少,水能丰富,矿藏品种多但质量不高,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大且素质技能水平低,交通相对落后成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特征。在众多制约条件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层次普遍低于国内中部及东部地区,形成了农业以初级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工业以初级工矿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以旅游、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属于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纳入了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较,主要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工业技术和产业水平落后,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针对以上区域经济特点,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是利用西部地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条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地区劳动者素质技能为内在动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首先是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主要内容是加快开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地区产业协调分工;其次是来自国外商品、服务、资本和人才的竞争压力。 
  首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国内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仍未消除。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些重要的基础能源十分稀缺,不但无法保证全国其他地区的资源需要,甚至无法实现自身的正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东盟合作伙伴的战略地位逐渐凸显。东盟十国中的菲律宾、印尼、文莱和泰国等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开采方便、价格便宜,可以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在和一些与我国存在着海洋石油主权纷争的国家加强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在南海地区的石油资源问题可以通过互信互惠的方式予以解决,从而化解我国与东盟过国家之间由于资源引起的利益纷争。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了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要地。 
  其次,2010年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进行经济往来的最前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备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延边优势,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重要桥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加强与东盟经济关系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分析 
  (一)劳动力及资源密集型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产业体系中属于初级层次,以大量消耗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特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而且动植物、特种矿产、水能等资源非常丰富,具备了发展该产业的基础条件。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