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CPI:师奶的紧缩经济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慧憬 时间:2013-02-15

   金融精英在证券行战斗,师奶在超级市场战斗。超级市场是紧缩式生活的前线,师奶们有自己的超市CPI与微观经济学。
  广州好又多天河店门口贴着一张大广告:“金融危机,让利于民”,特价产品再度降价,海报上特价产品有洗发水便宜0.5元、桶装油便宜2元……显然,这张海报并不吸引人,走进大卖场,选购的师奶们根本不管金融危机,而只关心产品的特价价格。她们嘟哝着——没便宜多少啊。
  “对超市促销来说,金融危机就是个噱头。”经常和各大超市打交道的某国际性快速消费品公司的销售负责人简明如此表示,“超市进货渠道是固定的,供应商的价格是固定的。可降价的空间几乎是没有的。”
  超市不会因为通货膨胀、金融危机而轻易改变促销策略。“有些超市正处在扩张期,会打价格战。有些超市希望打品质牌,那么他们货品的特价幅度会很小。‘好又多’自从被‘沃尔玛’收购之后,其实一直不想在价格上做文章的。”
  简明所在的公司是各个大卖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他说今年各大超市的日子普遍不好多。雀巢、卡夫等公司产品今年都已涨价了两次,涨价幅度不小,消费者和超市的反应都比较大。据说,某大超市在和这几个大供应商签定明年的合同的时候,强硬表示要修改利润回扣点数。
  有人说超市是国家经济形势的神经末梢感应器,超市的冬天并没有真正来临。今年年初的经济通胀在超市六七月份销售中才有所反映,至于金融危机的涟漪现在还远未在超市荡漾开来。某大超市运营总监叶小姐认为:“超市里通常都是生活、日常必需品,对家庭来说,这类开销很难精简。半年后,可能各类消闲食品、各类饮料等非日常必需品的销售数字会有下降。”
  
  只买促销品的经济学
  
  阿丹说自己每周都要光顾一次超市,为全家采购酸奶。基本上,每周一家三口要消耗酸奶100元左右,因此她去超市最在意的是酸奶价格,哪个牌子促销她卖哪个,有些促销花样太复杂,她就拿出计算器来算每毫升单价。阿丹说这点爱占“小便宜”的习惯是遗传,母女俩时常十分高兴彼此炫耀自己的“便宜”成果。因此,每次去超市,阿丹还有个任务就是看特价堆头,囤积家庭必需品。“比如牙膏打折就多买几支。都是家里常年要用的东西。”作为一个化工专业出身的人,阿丹坚定地相信很多清洁用品的质量都差不多,因此她对新品牌新产品不感兴趣,没有品牌忠诚度,洗手液、洗衣粉、洗洁精、牙膏……她只买促销品,哪个便宜她买哪个。至于洗发水、沐浴露,她在一堆合资品牌中挑特价品,“同一档次的东西都差不多的。这是我体验了很多牌子之后的经验之谈。虽然我也都是爱拼命讲价的那种抠门儿的人,可只要开始购物了,再抠门也没用,银子就象水一样哗啦啦地不见了。”
  阿丹才毕业的时候,她曾为买一个电扇跑遍广州芳村方圆百里,最后跑了1个星期找到了最便宜的电扇,也就便宜了20元。现在,工作忙碌的阿丹去超市都是急行军的速度,因为超市门口停车收费,因此她让丈夫每回开着车在门口等她,她不逛超市拿了必需品就上车走--人。她觉得所谓金融危机效应,就是提醒人把生活做减法,减到最低。她看着自己的超市购物篮说,“超市消费没什么好减的啊,我们全家不可能不刷牙不喝酸奶啊,大不了不买开心果啦。”
  
  “鸡贼”流行于城市
  
  小彤最近一直觉得她需要因为金融危机做些什么。作为一个每周泡吧的时髦女青年,她决定每次去酒吧只挑优惠的“LadysNight”时间。小彤丝毫不为自己的鸡贼而不好意思,她觉得上海天然就是一座很鸡贼的城市。她热爱某家价格高档、最具规模的专营进口食品的超市,就千方百计托朋友搞来一张298元的优惠卡;她住的小区距离地铁站10分钟路程,她就每天早上坐的士转地铁上班,下班搭地铁站旁的太卖场免费巴士回小区……
  事实上,小彤身边的人也在时刻提醒她:她妈妈有一天发现自己多年的同事邻居搬走了,就靠省吃俭用买了套房子,一下子猛然惊觉——节流原来真的比开源更重要;她同事的老公是一个典型的上海男人,认为开门7件事每件事都不能是糊涂账,家里一切开销严格讲究计划性和控制性。单单超市消费就可谓布局严谨,有一套值得大书特书的超市经。从他们所在的小区走出去15分钟,附近有5家大卖场,显然他们拥有这5家大卖场的会员卡,这样他们就能享受5家大卖场的会员优惠价,定期能收到5家大卖场的DM单子。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