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开发的新机遇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楚 连翠芬 时间:2013-02-15

三、加强粤港澳海洋经济重点领域的合作(一)加快粤港澳海洋运输业发展充分发挥粤港澳港口资源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港口发展战略,带动沿海地区进~步走向繁荣。根据香港运输业逐步向深圳、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分流的趋势,合理规划和调整港口布局,明确各类港口的功能,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枢纽港,继续重点抓好广州、深圳、珠海3个枢纽港建设,强化港口综合功能,以港口为依托,带动临海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港口的综合效益。加强行业指导,合理配置港口资源。进一步提高我省海上运输业的整体规模和技术素质,改善船队结构,建设结构合理、技术装备水平高、具备远洋运输能力的现代化船队。积极利用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积极开辟国际海运干线班轮,发展国际直达航线。建立健全港口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综合补给、仓储、电讯、包装、代理、饮食服务等业务。

(二)加强粤港澳海域旅游的合作依托粤港澳沿海城市,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滨海旅游资源。在突出海洋特色旅游、生态旅游,提高文化品位,加强与其他产业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在国际国内有知名度的滨海旅游胜地。争创世界旅游品牌项目。

(三)加快粤港澳海洋产业合作加强粤港澳海洋科研的合作,对于提高广东海洋科学技术水平和实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香港具有较高水平的海洋研究机构和院校,香港的海洋研究吸收了海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且与海外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东可以与香港进行海洋研究合作,开发利用我省丰富的海洋资源,重点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利用、船舶及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快海洋化工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海洋化工资源开发产业。建立海洋药物科研开发生产基地,努力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海洋中成药、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保健品。建设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船舶制造基地。重点发展大吨位货轮、多用途集装箱运输船、中高档客轮、旅游艇及渔轮等船舶的制造与维修业。加大珠江口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面向珠江三角洲的南海天然气田建设。

四、营造海洋经济合作的良好政策氛围(一)发挥香港金融中心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由于广东海洋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缺陷以及技术开发和转化的机制不健全,造成海洋开发规模有限、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缺乏资金支持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广东海洋企业通过来港上市筹集国际资金,还能有效地推动企业化进程和完善企业管理,提升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争取国际投资者信心,建立优质的企业品牌。要充分利用香港金融中心优势,大力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共同建设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精细化工、海洋药业、海洋信息等新兴产业基地。

要加强粤港澳金融服务合作,研究成立海洋开发银行,该银行通过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发行海洋开发债券,筹措资金低息贷款给运用高新技术的海洋新兴产业,扶持海洋经济的发展。

建议确立企业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投资主体地位,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企业集团和港口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优先发行股票。并进一步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对海洋产业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债券发行。

(二)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海洋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引导粤港澳企业、外商和个人成为海洋一般性开发项目的投资主体,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跨所有制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导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以及有条件的个人,积极投入海洋开发:可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创办海洋企业,逐步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海洋经济结构。同时要着手建立海洋开发的风险防范机制,鼓励各级各类保险公司,积极开设服务海洋开发的保险项目。

广东可以运用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香港银团的信贷资金投入广东海洋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三)加强粤港科技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粤港科技合作,鼓励发展和引进香港海洋高新技术。每年从政府科技专款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组织海洋科技攻关,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海洋资源开发中的技术难点;加速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海洋高新技术和设备,广泛开展区域间和国际间的海洋科学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提高海洋开发的科技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海洋开发产业化和海洋产业升级。

加强粤港信息交换。香港汇集了众多高水平的信息研究及开发机构。其中包括政府的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开发及传输功能的半官方机构,大量高水平的商业性信息咨询公司以及大财团及银行属下信息机构。此外,现有超过3000家国际机构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办事处和驻港办事处,也承担着相当部分的信息研究与开发职能。这些机构正是海洋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机构,所以,粤港应共同成立促进与国际市场信息交换的半官方机构。并采取企业化运营的模式,广东政府财政通过垫付初期费用并占有一定股份来吸引港澳政府和商界的投资。

(四)制定海上往来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加快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还必须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例如,广州t南沙的游轮母港合作、粤澳游艇“自由行”、“一程多站”联游等均为两地旅游带来利好前景,也有利于促进澳门的经济产业适度多元化。再如,珠海拥有国家一类口岸,但珠海的众多海岛仍如孤岛,尽管2003年万山港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客货运口岸开通。然而,万山港口岸仍然门庭冷落,客运口岸已关闭,货运也仅是油品和沙石的进出口。坐拥丰富的海洋资源,万山区2009年1月至11月财政收入仅1亿多元。如果赋予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更加开放和特殊的政策,试验区就可以发挥紧靠港澳的区位优势,实现粤港澳三方的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具互补性,促进本区域海洋产业的区域创新。

万山岛整体开发建设的难题在于,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万山群岛仍然是边防前线,lO6个岛屿目前仅开放了9个,其余海岛和海域尚未对外开放。且大多数岛屿都建有军事设施,土地开发受到军事限制,虽然“国际游艇垂钓区”处于万山海域,但1989年一项“船不靠岸、人不上岛”的出入境管制政策使万山海岛无法为游艇的游客提供消费,令投资商望而却步。即使是珠海本地居民上岛,也必须通过边检,出示身份证,外国人上岛更难。在目前的边防和出入境管理体制下,一般香港同胞要从香港到万山海岛也必须舍近求远,先乘一个多小时的班船到珠海大陆九洲港,再转乘一个多小时的班船到万山海岛。虽处国际锚地,但海域属地管理和有偿使用海域都未落实,虽与香港近在咫尺,港澳与国外资本却都不能方便地进入海岛投资。经济贸易交流渠道不畅。

万山岛具有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生态良好的环境优势,在海岛旅游方面已经具备良好基础,要努力建设以海岛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主,游艇、海钓、民俗旅游、科考修学等专项旅游为辅的海洋生态休闲旅游胜地。一是充分用好海洋开发试验区所拥有的更加开放和特殊的政策,对各种有利于万山区发展的做法以及在海岛的开发、海岛土地的使用、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发挥万山区“试验”和“示范”的作用。二是加强与军警部队的沟通,争取更多地开放海岛,对已经失去军事意义的设施予以报废并移交地方管理,建立军民共建海岛的模式,突破建设用地缺少的瓶颈。三是与驻区各单位就海岛的开放、人员出入、检验等问题加强协调,按照粤港澳融合的思路,让港澳居民来海岛观光旅游更加便利与简化通关手续,允许在国际锚地等待进港的国际船员上岛休整与消费,允许为停靠轮船提供补给服务,允许国际邮轮旅客、港澳游艇人员上岛观光旅游等,共同营造有利于万山区发展的开放环境。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