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性态分析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盈厚 闰晓萍 时间:2013-02-15
  作业成本法下非产量基础成本动因的采用,放宽了原本量利分析的假定条件,改变了原本量利模型中税前利润仅与售价、产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模式,建立起与售价、产销量、单位产量变动成本、作业变量、单位作业成本及固定成本的关系,扩展了本量利模型的使用范围。与作业成本法相适应的本量利模型为:


  R—税前利润
  P—销售单价
  Vl—单位产量变动成本
  5,—产销量
  V2....Vn—单位作业成本
  S2....Sn—作业量
  F—固定成本
  作业成本法下,单位产量变动成本更为准确,原假定随产量变动的成本可能被非产量基础变动更好的解释;固定成本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成本转化为非产量基础长期变动成本;最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一系列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变量,利用本量利模型进行预测时需要考虑各作业量和产量的对应关系。
  四、对相关成本决策法的补充
  相关成本决策法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的决策方法,它将同某项决策相关的成本与收人进行配比来作出决策。其主要特点是只考虑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略去不受决策影响的成本。传统决策的相关成本决策分析往往将固定成本作为非相关成本而在决策中不予考虑。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原本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成本由于与作业成本动因相关而在决策中从非相关成本变成相关成本,有助于提高相关成本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传统决策的成本核算假设是决策引发成本。作业成本法引人作业中介,将成本核算假设发展为决策引发作业,作业引发成本,进而以成本动因为依据将成本与资源消耗作业联系起来,指明了影响成本动因的决策又如何影响着成本的发生。因此,在给定管理决策所影响的成本动因条件下,作业成本法有利于较准确地建立模式的“如果—怎样”分析,产生未来型信息。
  传统决策法假设决策只对成本在短时间内发生影响,并且多项决策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但现实中,企业总是面临多项决策,从长远看,一项决策对它决策尤其是后续决策会产生影响,也就会对其成本产生影响。实际上某些成本就单个决策而言是固定的,但就一系列决策而言是变动的。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立足点,通过分析作业间的链接关系可更好地解释决策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为分析掌握长期战略决策最相关信息—长期变动成本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动摇了原有决策方法的基础,扩展了许多原有决策方法与模式的用途。在实践中,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生产决策、定价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可以提供更具准确性、及时性、相关性的决策信息,可以提高决策模式和方法的有效性,从而帮助企业优化决策。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