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性态分析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盈厚 闰晓萍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介,将资源追踪到作业,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用作业动因作为成本分配的基础,冲击了传统成本性态分析,提供了适廖现代制造环境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论文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相关成本决策法
  一、传统成本性态分析的局限
  决策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法对多数决策模式的冲击正是源其对成本性态分析的扩展。
  传统成本性态分析以产量作为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中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这种成本性态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成本变化的原因。但在高科技生产条件下,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这种性态分析就掩盖了间接费用的可变性,无法准确反映成本变化的原因。作业成本法用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性态,基于成本与成本动因的关系,可将成本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三类。短期变动成本一般在短期内随产品产量的变化而变动,故仍以产量为基础(如:直接人工时、机器小时、原材料耗用量等)来归属这些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往往随作业(如:生产批次、产品项目)的变动而变动,故以非产量为基础(如:检验小时、订购次数、整备次数)作为成本动因来归属成本。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性态分析,拓宽了变动成本的范围,更大部分地明晰了投人与产出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成本性态分析的扩展。成本变动分析是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相关成本决策法的基石之一。作业成本法扩展了成本性态分析,因而对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以及相关成本决策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二、对变动成本法的影响
  变动成本法以传统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为前提,将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成本视作期间成本,将与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的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其目的是适用于短期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下非产量基础变动成本概念的提出,使许多不随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间接成本可以明确地归属各产品,产品成本不仅随产量变动,而且随作业变动,这动摇了变动成本法的基础。特别是适时制条件下,单元式制造使大量的制造费用(如:折旧、辅助生产)由间接成本变为直接成本;零库存意味着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趋于一致,这些对变动成本法造成了更大的冲击。总之,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变动成本法的重要性日趋减弱,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总制造成本中,变动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变动成本低于10%;二是把各项固定费用按期间费用归集处理,并不能为控制日益增长的固定成本提供良策。与此同时,作业成本法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陷,因此,作业成本法有可能实现成本会计发展史上的否定之否定而取代变动成本法。
  三、对量利分析的影响
  本量利分析是进行成本决策分析的基础模型。传统的本量利模型为:R=PS—VS—F
  R—税前利润P—销售单价
  V—单位产量变动成本
  5—销售量
  F—固定成本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