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造假行为的理透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孝清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会计追假行为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中外会计i殴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试图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心理上的分析,并针对这些心理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造假行为,保证经济秩序的稳定。
  论文关键词:会计造假 心理 对策
  以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为例,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相继攀发了“安然’、“施乐”、“世界通信,公司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以致美国股市遭到重创。而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丑闻也是频频出现,会计造假行为具有严重性和广泛性。
  一、对会计造假行为主体的界定
  (一)会计造假的含义
  会计造假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本文主要涉及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它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事前经过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以此达到特定利益的集团或个人的不正当违法犯罪行为。
  (二)会计造假主体的界定
  会计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按照在造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会计造假主体包括动议者、决策者、操作者和协同者。
  造假的动议者是指为会计造假出谋划策的人。通常是单位财会部门的负责人.在造假过程中往往扮演替导演的角色。
  造假的决策者是指有权决定会计造假实施的各级领导人。决策者既可以是领导者个人.也可以是领导层集体,是会计造假的最大受益者。
  造假的实施者是指拥有职务便利、能够接触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等资料,亲自实施和完成会计造假的人员。它不仅包括有关会计人员、出纳人员,而且还包括相关的采购人员、销售人员、保管人员和统计人员。造假的协同者是指从某些方面策应、配合造假的人员。既包括在造假之初为之提供方便者.如某些财会人员为造假积极出谋划策,提供信息及技术方法和手段,与领导共同设计防范检查的对策和措施:也包括在造假事实发生后为其掩饰、布防、通风报信和提供伪证等人员。
  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的造假案件中.造假主体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相关人员在造假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资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笼和传播有着较为复杂的心态
  (一)“高指标”诱出假数字
  前些年在企业和主管部门还没有完全脱钩的情况下,一些厂长经理迫于经营业绩的考核压力年年把销售、利润当做最紧要的“任务’抓,实行以“高指标’乌纱帽”的考核办法,在这种压力下,经营者不粉饰报表、不编造假数字就难过考核关。在企业内部实行以盈亏数字论功行赏的办法。于是便有了“造假数字”这一‘良方”。
  而近几年,在各种利益关系的诱导下,一些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症下药”:贷款时夸大资产,掩饰坏帐;报税时隐瞒利润,销售缩水;上报成绩时粉饰业绩,掩盖问题逃债时隐藏资产,虚列负担;改制时,资产剧降、利润变负。
  私营企业则是千篇一律的造假模式,开“阴阳发票”、虚开增值税票、隐藏收人,惟一的目标就是逃税、逃税、还是逃税!经营者既深知造假之风有害无益,又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和支持会计造假有的管理人员坦然地说,会计造假形成的不正之风使得公平竞争遭到破坏不是造假者深受其害,而是谁不做假谁吃“哑巴亏”,因而大部分造假者都是心存侥幸,相互仿效,只是造假的程度不同罢了。
  (二)假业绩会引出“金凤凰”
  事实上,会计造假就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这就使企业陷人了‘服喜得喜,报忧得忧”的怪圈。因为不少经营者有着“依靠虚假数字出政绩,追求数字真实丢官位”的教训。在经营业绩实‘一票否决权”的情况下,有人就因造假造出了“政绩’,而使得企业“突飞猛进”,个人不断‘进步”,这就使人产生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活思想。
  当被问及怕不怕浮夸造假漏馅而遭处分,不少人不置可否,一位知情管理人说:“会计包装,人所共知,但到目前为止,一般还很少追究过任何造假者的责任。别的单位能这样做,我也这样做。到手的荣誉和实惠谁也不会不要。”看来,会计打假目前尚缺乏应有的力度,大部分造假者都各有“招数”,并没有多少后顾之忧。同时,不少经营者也反映,有的上级领导习惯浮在上面听汇报,不察实情,听喜不听忧,也是助长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