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国有企业建立产权化激励机制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章一华 时间:2013-02-15
   (二)现代企业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键是解决激励问题
    激励和约束主要是解决好激励方面的问题。因为,国有企业长期偏离激励的方向。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体制不存在激励,而在于社会主义体制内的许多激励被误导了”。按斯氏的说法,这一被误导激励主要表现在:
    1.社会主义“平等”意识对有效激励结构的障碍。激励结构的基本方向在于报酬必须按照绩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样才能形成激励效果。这恰恰是从不平均的前提出发的。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往往追求的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平等,尽可能地缩小这种激励差别,以牺牲效率来换取所谓的“公平”。这样社会主义经济对平等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约束阻碍了有效激励结构的建立。国有企业激励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多地是从约束机制的角度去克服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缺乏激励机制的约束,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其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
    2.激励是最深层次的约束。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织的,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要使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关键是要真正激励到位。在改革实践中,一些企业探索了通过经营者和员工持股等激励形式,有效地调动了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转化为自觉行动,变他律为自律,变外在约束为内在约束,形成倍加的激励与约束效果。
    3.加大激励力度有利于经营者队伍的稳定。在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如何稳定企业经营者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模糊认识,就是讲资产流失只注意到有形资产的流失,实际上资产流失最严重的流失是经营者的流失,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是特殊资源的拥有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谁拥有经营者资源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所以,现代企业在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后,首要的是要解决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

  (三)现代企业产权激励与约束的重点和要求
    1.现代企业产权激励的重点应是经营者而不是所有者。因为从理论上讲,激励是在委托代理关系条件下,所有者应当支付的代理成本,是经营者的一种收益选择权。所以,激励说到底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而不能是所有者自己对自己的激励。
    2.要突破产权改革的约束。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最大优势是形成内部产权约束,要达到产权约束的主体多元化,离不开产权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目前在我国,必须打破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单一性,实行产权结构多元化,使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介人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使非国有产权主体在企业内部有更大的发言权,特别是在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的产业领域,国有企业要降低持股比例,由控股变为参股,实现产权多元化与强化非国有产权主体的约束相统一,有助于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公开,以减少行政干预。对那些以私人资本为主的公司制企业,要实现由家族统治的模式转向引进外部资本使企业产权分散化、多元化,由家族型管理企业迈向现代企业。
    3.要解决两个进一步走进市场和几个分开的问题。一个是企业要进一步进入市场,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有进有退;另一个是经营者要进一步进人市场,让经营者真正流动起来。没有流动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激励和约束都是一句空话。同时,要解决几个分开:(1)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要分开。(2)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开,对所有者的代理人,应当实行准公务员制度。(3)官商要分开,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激励机制,政府对企业的激励、出资者对高层人员的激励、企业内部的多层次激励。同时,建立多元约束机制,包括产权约束、法治约束和市场约束,对企业家来说就是自我约束。
  (4)国有控股企业与其它形式企业分开。
    (四)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激励与约束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办法和措施要求综合配套。(1)政府职能的转变。(2)进一步完善企业产权结构。(3)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新老三会的关系。(4)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才市场。(5)必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干部制度,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选任方式结合起来。(6)必须建立和推行企业效绩评价制度,正确、公正评价经营者业绩,强化对企业的外部监管和社会监管。(7)因企而宜,从更广的角度大胆探索建立多样化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同时,还要重视员工的激励问题。(8)正确处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让经营者通过一定形式成为所有者。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