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康嘉 时间:2013-02-15
  从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看(以下简称总指数),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呈“三级阶梯式”,且落差较大。北京、天津位于第一阶梯,两市总指数远远高于全国及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北京一直处于全国首位,天津一直位于全国第三位,2001年北京和天津总指数分别高于全国23.79和l1.56个分值,高于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18.33和6.10个分值;辽宁省和山西省位于第二阶梯上,1995—2001年总指数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省在全国的排位分别在第5—8位和第10—13位之间,同期相比,辽宁省总指数的分值是北京的35%一77%,是天津的69%一92%,山西省是北京的30%一73%,天津的69%一92%;山东、内蒙古和河北位于第三阶梯上,1995—2001年山东和内蒙古在全国的排位在15—21之间,河北省在19—25之间,山东和内蒙古在1995—1997年问总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998—2001
  年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总指数除了1995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年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年间,河北的总指数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与最高的北京的差值分别是37.71、52.84、53.27、69.92、28.45、25.92和26.12,落差最大。
  另外,7年间山西、山东、内蒙古和河北总指数都低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只有辽宁省在1999—2001年略高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其余年份低于本区域的平均值,北京和天津的总指数一直高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可见,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极化现象明显,北京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信息化总体水平的贡献较大。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类似,信息化水平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均衡性。这表明信息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必须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在看到环渤海地区信息化平均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的同时,不能盲目乐观地忽视了环渤海地区内部信息化的差异,应该加强区域联系和整合,填平数字鸿沟。

  2.3.2信息化水平分类指数差异

  依据2000年数据(见表3)进行分析,从各省(市)来看,北京、天津信息化各分类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各分类指数发展不均衡,北京在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特别突出,其他指数与其相比显的相对不足。天津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服务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山西和辽宁两省各分类指数相对较高,辽宁省各分类指数比较均衡,山西省在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较弱,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仅为6%,信息产业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及更新改造投资比重为26.07%;山东在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两分类指数分值在环渤海地区最低,山东200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3%,这也是影响山东信息化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河北在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信息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分别是6.44、7.63,在环渤海地区也是最弱;“信息化发展环境发展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王铮等人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区)信息化综合水平的对比研究发现,河北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人均信息产业和全国同期水平相比,相对落后,而山东主要是信息经济成分在本省经济成分中比重较小。内蒙古除了资源开发利用指数外其余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仅为7.65,接近北京和天津的1/40和1/10,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为10.91,约为北京的1/10,天津的1/4;从反映信息化技术应用指数的二级指标数据看,2000年内蒙古地区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仅为3.5台,是北京的1/10,天津的1/5。
  3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95—2001年信息化水平呈现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较仍然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存在区域性和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协调不够,发展速度不均衡,;区域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极化现象明显,呈“三级阶梯式”,且落差较大。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北京和天津,位于第一阶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高度的极化,其次是辽宁、山西,位于第二阶梯,相对较低的是内蒙古、山东和河北,位于第三阶梯。
  2006年环渤海区域信息合作联席会正式成立,环渤海区域信息网同时正式开通,这为环渤海信息领域的全面合作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三大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由于合作意识不足,区域凝聚力不够,使得环渤海地区尚需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找到整个区域内的利益共同点,并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规范各地方政府的行为,减少省市(区)问差异,加强环渤海地区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区域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相匹配的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推进区域经济深度合作和共同繁荣。
  建议以下几点:(1)政府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和水平,解决行业间、城市间和区域间的内部竞争,加强区域间信息整合,缩小内部差距。(2)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省市(区)优势和特色,发挥京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互补合作,加强区域内部信息产业协调,促进信息资源在地区内合理流动,共创互联互动、互惠互利、互补共赢、协同发展的区域合作新格局。(3)建议尽快建立环渤海信息化数据采集、调查和检测系统,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定期监测该地区信息化水平和发展状况。(4)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和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加强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培训力度。(5)加快有关信息化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