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革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缺乏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因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在融资制度上进行深度变革。本文以福建为例,分析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障碍,提出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革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革;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障碍分析
  (一)垄断性金融组织体系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我国现有的金融组织体系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这些银行国有背景浓厚,在国家对存贷款利差管制的条件下,对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已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从而导致信贷资源分布不均衡,大企业集中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统计,2008年末,福建省贷款前l00户企业的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36%,前百户企业的贷款余额都在10亿元以上,且“垒大户”现象严重,多家银行扎堆给一家企业贷款。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大多在500万元以下,却难以得到贷款。2008年末,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出台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贷款投向集中现象愈加明显。基本上集中在大项目、大企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甚至受到挤压。即使一些国有商业银行2009年以来陆续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也只是为今后的市场发展做准备或是做些尝试性的业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资本市场功能弱化,大企业挤占小企业融资渠道。大企业、大项目大多由国家重点投资。尤其是经营稀缺性资源的国有垄断性企业,有国家信用做担保,信贷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有保障。这些企业应直接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不宜与中小企业争夺国家垄断性金融机构的资金大企业只有更多通过上市或发债融资,银行才能腾出资金向中小企业贷款。然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直接制约着中小企业融资。2008年福建省企业直接融资仅占全社会融资总额的13.9%。福建省近年在境内上市的企业仅56家.境外上市的企业70家(不完全统计)。超过境内上市企业的数量。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近年来仅几家企业陆续发行短期融资券。且由于福建企业规模较小,符合短期融资券发行条件的企业较少,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较小。2008年,福建省仅有7家企业获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额度26.75亿元:5家企业当年实际发行l7.4亿元。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刚起步,只有一家企业发行。而美国企业资金大部分来自资本市场来自银行贷款的份额已下降到不足20%。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丧失融资功能,资金需求集中在银行,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中小企业统计制度过于宽泛,使扶持政策实施时出现排挤效应现有中小企业统计制度按2003年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联合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执行,按企业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划分企业规模。工业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为中小企业。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建筑业中小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在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O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现行中小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覆盖面较窄,没有涵盖所有企业。根据国家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三大产业里仅有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类行业可以划分大、中、小型企业,其他行业没有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而目前7类行业中仅有工业企业有按大、中、小型企业进行统计,其他6个行业都没有分企业规模的统计数据。二是统计制度对小型企业规模划分不够细致,没有分出微小企业,而目前真正贷款难的却是微小企业。由于分不出微小企业数,政府部门在统计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成效时,为体现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直接将中小企业视同微小企业笼统向上级报送数据,没有具体区分中小企业分布状况,使政府部门制定扶持政策、商业银行制定信贷政策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福建是典型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省份,9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中96.8%又是小型企业,这样就会造成小企业的面太宽,容易把扶持所有企业的政策归集为扶持中小企业。银监局对小企业界定为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资产为4000万元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但银监部门确定的标准尚未上升为国家标准,不具有通用性。三是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运用范围较窄,目前企业在办理工商注册、开立银行账户时均没有按规模分类,仅有企业征信系统对企业规模进行分类,商业银行对大中小企业的贷款统计2009年一季度才开始逐步实行。
  (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使商业银行慎贷。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差,财务不规范,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把握不准,不敢贷款。一是征信系统的功能有待拓展。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全国联网上线运行,为商业银行加强信贷审批管理,尤其是防范跨区跨行多头贷款风险等起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企业和个人守信意识的提高。但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刚起步,商业银行尚无法依靠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掌握企业的动态信息,征信系统无法为商业银行对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提供足够的信用信息支撑。在垄断型金融组织体制庇护下,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弱化,对企业的贷款过于依赖抵押担保,尚不具备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部署,对尚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为商业银行筛选客户、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方便。但是对未贷款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效用的发挥还不明显,数据质量有待改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刚上线运行一年多,为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提供交易安全保障,促进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发展。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笔数、种类较少.需要进一步发展。二是中小企业贷款缺乏强有力的信用担保机构提供配套服务。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