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中间地带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缪宇晨 时间:2010-06-25

摘要:在上曾以科技先进,文化灿烂而闻名于世,然而近代的中国却因科技文化落后而屡遭外国的欺凌。本文首先试图用欧亚大陆“中间地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阻隔作用来解释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以现实的角度,从减少我们与西方物质文化交流障碍和维护国家安全两个角度提出控制“中间地带”是我国未来的必需,并且给怎样提高我们对“中间地带”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间地带  东西方交流  经济安全

一、什么是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是一个地缘的概念,它包括中亚和西亚在内的欧亚大陆上的国家和地区,它还应当把前苏联除俄罗斯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在内。
二、我们为什么要控制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上东西方国家的纽带,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都十分重要。《大棋局》的作者美国一位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nzinski)曾说过,谁要能控制住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谁就能够控制整个欧亚大陆,进而就能控制整个世界。[1]
欧亚大陆不仅地域广阔,国家和民族众多,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社会文化传统深厚。就拿欧亚大陆两头的国家来讲吧,在欧亚大陆的东方,屹立着一个有着至少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她的思想和文化传统十分深厚,延续几千年的儒家思想至今对她的人们的行为有着很大影响。同样,在欧亚大陆的西方一端,也有像法国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家,现在的欧盟在很大程度上也带有法国的这个国家的意识和影响在里头。当然像德国,意大利等等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很丰富。这样的欧亚大陆两端的一些国家都是不仅历史文化传统悠久,而且综合国力强大的大国。虽然有美国,日本等超级大国的存在,他们这些欧亚大陆上的国家至今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
虽然中间障碍重重,东西方世界历史上的交流是很多的。这首先缘于两个世界互相交流的愿望的迫切和强烈。在西方人对东方的态度上这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历史上他们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是十分羡慕和欣赏的。正如很长时间里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在这些国家大受欢迎,价值珍贵。在西方人对东方的中国的描绘里,东方也是十分文明富庶的。《马可?波罗行记》里所提到的中国是一个美丽富庶的,遍地是黄金的国家。就连引起地理大发现的几次航海探险活动,也是来源于他们对东方黄金财富的渴望。[2]
然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西方对东方的兴趣和交流的愿望常常被阻碍着。实际上,欧亚大陆本身是一个两端人口稠密且经济发达,中间地带相对人烟稀少,地理环境较差的大陆。许多地方是沙漠这样的不毛之地,又有崇山峻岭这样的阻碍,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人为的障碍。中间地带,像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游牧聚居的地方。几个世纪以来,多少草原帝国在此兴兴落落,多少民族随着战争在这个地区定居和迁徙。其中我们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就曾经这个地区建立过短暂的帝国。还有突厥,曾经也是我们北方一个少数民族,后来由于战争迁移到这里定居下来后成为一个帝国。即土耳其帝国。这个土耳其帝国通过对所有经过它的货物征收重税,人为造成了东西方文化和贸易交流的障碍。这才促使了西方一批像麦哲伦,哥伦布那样的航海探险家进行海上探险活动,寻找通向东方的海上道路。[2]
同样,我们东方也需要和西方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如果当时欧亚大陆上是由我们占据和控制着中间地带的话,或者至少我们有某种办法让大陆上东西两端的国家之间保持畅通的交流而没有障碍的话,那么我们国家在上几个世纪的时候就不会落后于西方了,并且可以一直保持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国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不仅仅限于文化和艺术方面,还有经济和科技,甚至还会有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中国从这种交流中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新的信息,而免于闭塞。在中间地带阻隔作用不明显的时候,中国的一些朝代由于能够与中亚甚至中亚以西的国家进行交流,一般经济,科技文化都比较先进,国力也比较强盛。[3]再比如说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它和西方国家之间的间隔地带可以说就是现在的东欧国家,它们对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阻隔作用很小,所以历史上兴起很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和科技发展都比较快,这也为它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明朝时我们国家仍然能够和西方世界保持畅通的交流,从而获得文化上和技术上的进步的话,那么后来中国在科技和军事上也绝不会比西方落后那么多,特别是像清朝后期,中国完全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当然,由于经济和科技的推动,相应的中国的社会改革的进程也会快许多,封建社会可能会更早地结束。在没有中间地带阻碍作用的条件下,由于受当时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可能也会像他们一样产生资产阶级革命,然后在中国的历史上会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结果中国的基础和实力应该比现在要强一些。所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间地带对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阻隔作用。
然而历史上的中国要控制中间地带几乎是不可能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中间地带复杂恶劣的地理环境,还由于有草原沙漠帝国的强大蛮横,游牧铁骑的凶猛强悍等等人为因素的存在。那时的我们凭借农耕国家的实力和条件几乎不可能去实现占领那个中间地带的理想和目标。连被史学家认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耗尽了积攒几代的国力,经过多少年的努力也不过是把一个游牧民族勉强赶到中国的区域以外去,来维持一个农耕国家短暂的安宁和和平。一个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帝国再也没有办法把我们的军队向西方那些不毛之地,草原沙漠去推进,从而长久地占领控制那些地方。
但是,历史上假设的不可能并不意味着现实和将来的不可能。建立在过去经济和技术水平条件上的理想不能够得到实现,现在却不同。我们的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也不再是那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经济正蓬勃发展,军队的化水平不断提高世人有目共睹,国际影响力也在日渐提升。同时人类改造的能力和克服地理障碍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着。现在我们的工人已经能在沙漠上和冻土上修筑铁路和公路,飞机这样的现代化工具能够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从地球的一端到达另一端。更不要说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迅捷和便利。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大了。现在,真正阻碍我们控制中间地带的障碍减少了,控制这一地区的想法对于中国来说变得可行起来。
而且现在我们还面临着一个越来越迫切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日益面临欧亚大陆外的一个有史以来经济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超级大国的挑战。它正在有计划的包围和遏制着我们。如今它的触角已经伸到我们的耳边,它的爪子已经快触及到我们了。翻开世界地图就知道,在我们的东面和南面,有一个“美日安保体系”,西面和北面又有一个北约。两条锁链正对我们国家形成合围之势。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日渐狭小,我们向外部交流沟通的通道受到了威胁。
受到威胁的首先就是我们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目前我们主要通过油轮从中东国家进口。而如果美国动用它的军事力量把我们从石油进口的道路封锁了,考虑到我们国家的石油储备能力,我们的生产恐怕就要成问题了。然而美国那样的国家却不光在国内有大量的石油储备,还在海外不断通过发动战争,从石油生产地区大量攫取石油。而且我们货物和产品的进出口主要通过海路。一旦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美国很可能会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那时物资运输不走海路还有什么办法?只有走陆路了。如果我们能确保通向西方的道路没有障碍,那么那时美国对我们的遏制和封锁就失效了。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过去不起眼的中间地带对我们来说多么的重要了。事实上,作为我们国家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和我们出口商品的重要通道和市场,中间地带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中间地带一头连接着西方国家,一头连着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一头是经济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中国重要的贸易对象,一头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的待开发区域,如果我们把这样一条现代的“丝绸之路”很好地重新连接起来,再配合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那么它对于我们国家西部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将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为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还是为了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增强我们在中间地带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都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苏联解体后,这里出现了一个真空,而美国也正在插手这里的事务,不断在这一地区兴风作浪,又是发动战争,又是支持当地的反对派搞“颜色革命”。 [4]那么此时,我们再不抓紧眼前这个机会,就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并且会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被动。三、那么我们怎样去控制中间地带呢?
借鉴美国等一些国家控制中间地带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于加强与中间地带国家的军事,,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密切彼此间的联系,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充分表达的意志和体现中国的影响力。
(一)加强与中间地带国家的军事合作,在适当的国家里建设一些军事基地。首先可以寻求在一些因为恐怖主义或国内政局不稳定而需要中国给与一定军事帮助的国家驻扎军队,建立军事基地,以协助他们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持政局稳定。由于这些国家或是与我接壤或是与我地理位置接近,在这些国家驻扎军队,和平时期可以体现我国的影响力,震慑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战时补给又十分方便,而且可以紧紧依靠祖国这一坚强后盾,密切我们与这些基地的联系。通过平时的军事训练和演习我们还可以积累在这一地区作战的经验,从而巩固我们的国防。这就是在军事上扩大我们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二)加强与中间地带国家的经济联系,扩大互相之间的贸易往来。[5]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有时也是政治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对其中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进行资本和技术输出,以帮助他们国家产业更新换代,同时促进国货的输出,而且还可以排除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影响。而对于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石油国家,我们可以大力进行劳务输出,或是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体系。总之,要加强我们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渗透,密切我们同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用经济互利的方式达到对这一地区控制的目的。这便是从经济上扩大我们在中间地带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三)通过文化交流来寻求共同点,密切我们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我们的文化除了与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联系紧密外,还有就是同这些中间地带的国家的文化比较接近。他们因为与我们的地理位置接近,上也存在着很多的交流,正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古代东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就曾经架起了我们和他们以至更远的西方交流的桥梁。[6]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和中亚文化有着类似的渊源,而且有人提出中国在很早以前就与中东西亚的一些国家和民族有过文化交流。并且,同样作为东方民族,我们在文化上有许多共性也是必然的。另外,在宗教上,中间地带的大部分国家都是穆斯林国家,而我们国家的穆斯林也不少,他们之间还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穆斯林就是从这些国家迁移过来的。因此我们从历史上就和中间地带的国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就应该积极地从这些共同点出发,推动我们与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交流。而通过像互办文化展览这样的方式加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让我们这些东方民族找到彼此之间更多的共同点。
(四)密切国家间和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政府间的联系。例如我们可以同中间地带国家签订一系列国家间联盟性质的条约和协议,从政治上把我们和他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另外,我们在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和影响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和注意到俄罗斯的态度,协调好和俄罗斯的关系。
总之,我们要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密切我们和中间地带国家的联系,扩大我们在这个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而这些也最终为我们有效控制这个地区服务。
中国者,世界中央之大国也。“中国”这个名字,意味着我们也许能最终成为世界的中心。那么,从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就应当把眼光放在毗邻的中间地带上,只有先控制住中心地带,才能进而控制住整个欧亚大陆,最终才能实现我们国家的宏伟理想。这同样也是我们突破某些国际敌对势力的包围和遏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2]李纯武,寿纪瑜等编,简明世界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吴玉贵,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四)[EB/OL], http://www.eurasianhistory.com/data/articles/a02/462.html,2004,6,29,
[4]王鸣野,美国的欧亚战略与中间地带[J],新疆社会,2003,(4).
[5]赵常庆,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与实现保证[EB/OL], 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4-09/02/content_1937528.htm,2004,9,2.
[6]荣新江,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J], 中华文明之光,1999(2). 




To Control the Central Zone of Eurasia Is a Best Choice for Future China
Abstract: China used to be famous for it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beautiful culture in history, but in the modern times China fell behind and was ride roughshod over by some foreign countries. The thesis will first try to explain the reason of that by using the fact that the Central Zone of Eurasia obstructs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nd then it will give us an idea realistically that to control the Central Zone of Eurasia is necessary for future China in terms of decreasing the obstacle of intercours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nd the safety of our economy. Advice on how to enhance our control and force in the Central Zone of Eurasia is also given.
Key words: the central zone of Eurasia; intercourse between East and West; economy saf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