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营经济发展新途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家辉 时间:2010-06-25

     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此外,江西提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并把大力发展江西民营当作江西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突破口。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了解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存在的根源,并进一步探索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充分发挥江西省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江西民营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拥有一批如汇仁集团等资产状况良好的优秀企业,而且总体的效益和规模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截至2003年底,江西省个体业户和私营企业共计约64.3万户,全省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超过236万人,比上年增加约22万人;2003年全省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47亿元,增长46.6%,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生力军。
  江西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在江西民营经济的产出结构中,集体经济的比重最大,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有大幅度增加;在全省民营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增长率也高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工化为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地区,从企业的户数、产出和从业人员来看,乡镇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民营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度低,这也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
  
  江西民营经济落后的表现
  
  江西民营经济总体上仍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国民营经济GDP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超过20%;如果和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相比,江西民营经济的差距就更大,到2002年底,浙江民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为2500亿,江西的注册资金390亿,不及浙江零头;纳税额,江西为40亿,只有浙江的1/3。
  江西民营经济的落后还表现在民营企业的相对速度慢、数量少和规模小。即便是在江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乐平市,民营企业只不过约300家,整个景德镇市也只有600家左右,而浙江省的诸暨市就有民营企业超过万家,其中包括像步森集团这样全国著名的企业。
  江西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少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民营经济在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使江西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资源优势难以释放;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多,制造业、建筑业占绝对比重,制造业主要流向服装、食品等传统制造业;第三产业在民营经济中迅速兴起,在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和营业收入等方面都以较快速度增长。
  江西民营经济在区域结构上发展不平衡。不仅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城市与城市之间,作为省会的南昌、作为江西省南大门,与福建、广东紧邻的赣州凭借其区位优势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而其他地市由于各种原因民营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
  
  江西民营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江西省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风调雨顺,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因此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比较容易,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养成了江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以至于在中部地区逐渐被周围省份赶超,缺乏创业的激情,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江西民营经济在这种氛围中很难有很大成长。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民营企业融资难突出表现在:一是直接融资难,业还遗留对民营经济的偏见,在银行贷款中长期存在重国有、轻民营的现象;二是间接融资难,证券市场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为国有企业融资的责任。然而在经济总体落后的江西省有着更为特殊困难; 就间接融资部分,江西民营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资本实力薄弱,不大可能满足国内一板市场上市要求,而且江西民营企业多数属劳动密集型,难以在二板市场上市;就直接融资部分,江西金融业自身发展也相对落后,即使不存在“重国有,轻民营”的歧视政策,也没有心力来扶持江西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准入障碍。由于观念上的歧视,民营经济受到方方面面的不公平待遇和限制。不仅在金融、保险、、通讯等领域,只允许国有资本进入,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外,而且在一些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也限制民营资本的进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完全无视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把他们简单地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小作坊等同起来。
  江西民营企业主素质低下,文化程度不高,据统计,70%的民营业主只有初中学历,许多经商者缺乏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他们的管理能力已经不能驾驭企业这艘大船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上航行,这必将影响了民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民营企业多年家族式管理,用人机制陈旧,任人唯亲,聘请来的人才不被重用;企业强调人才的即时功效,不给予人才适当的发展空间;企业主偏重经验而缺乏创新,自然也不能吸引人才。总之,江西民营企业不能做到“物资待遇留人”,“企业发展留人”,“领导魅力留人”。
  阻碍江西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还有私有财产的保护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宪法》的逐步修订,基本上完成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从“允许”到“肯定”的过程,然而由于对私人财产产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障碍,广大民营企业主仍然无法义无反顾地投入经济发展。
  

  促进江西民营进一步的建议
  
  制约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人的思想,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才是根本之道。一要消除全省人民的“官本位”思想,江西人特别看重“当官”,对勤劳致富的家却不以为然,社会上流传着“企业家再有钱也要巴结当官的”的说法;二要破除江西人的“小富即安”的思想。现在,江西省人均GDP在全国处于末尾,应该从“江南鱼米之乡”的迷梦中清醒,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已经没有人仅仅满足于温饱。
  要进一步促进江西民营经济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要牢固树立用市场经济手段管理市场经济的观念,尽量避免行政权利干预市场;政府要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盈亏自负的企业;政府要集中精力发展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培育和完善人才、劳动力、资本、产权、技术和信息市场,尽快形成开放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坚定不移地加快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所有执法人员都要树立为企业、为公民服务的意识,文明、规范执法。
  提高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培养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引进外省管理人才,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总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制定民营企业主江西民营经济的培训规划,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经营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和大企业,特别是到浙江、广东的优秀企业中去进行实地系统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民营企业家的道德意识、意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实现民营企业家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打造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
  要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为投资和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收益分配环境。目前,民营经济对“三乱”现象反应依然比较强烈,“三乱”行为严重地损害了江西省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从事关江西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狠刹这股歪风。
 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要降低准入门槛,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其余行业均应允许进入;凡对外商允许进入的,也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对外商取消的限制,对民营企业也应同样取消;外商能享受的优惠待遇,民营企业也应同样享受,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应允许民营企业依法自主选择企业组织形式,也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共存;二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政策条件,在民营企业技术立项、用电用地、银行信贷等方面的政策上应做到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争取进出口经营权,并在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方面给予支持。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升企业结构,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按照江西产业发展的产品指导目录,采取信息引导、技术引导与资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帮助民间资本摆脱盲目投资的倾向,引导其向专业化、特色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当前,江西民营经济格局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要转化为以化为中心,要重点扶持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企业,民营企业本身也应审时度势,主动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产品或服务结构,退出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民营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符合区域产业方向的行业与产品,使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方向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加大技术投入,树立品牌意识,走“专而精”的路子,向“三高”方向努力。
  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以对外开放为主战略,加快江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行业龙头大户,培育特色产业群,并将招商引资,发展龙头大户群,发展特色产业群有机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以形成有关联的企业群、产业群。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发挥省内外民营企业的作用,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发展混合型所有制经济,拓宽投资领域;引导民营经济增强商标意识,品牌意识,推动江西名牌战略的实施。大力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引导、激励民营企业实行外向型经营,扩展经营领域。通过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外向经营,壮大民营经济实力,带动整个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和相应的政策,切实推进我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经济才有希望在我国中部地区崛起。
  
  :
  1. 刘海燕.江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J].江西社会,2003
  2. 傅小鹏,陈至发,张春美.江西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3(7)
  3. 孙芳兰,李余华.制定合理战略,充分发展江西民营经济》[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