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效率衡量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卢凌霄 周应恒 时间:2010-06-25
  摘 要:随着社会、的全面,消费者对农产品已经从数量满足发展到追求质量提升和品种多样化的阶段,流通在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流通效率是衡量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快速、高效、低成本,以及消费者可选品种多样性的指标。基于生产者、流通业者、消费者的不同视角,流通效率存在不同的评判标准。从生产者角度看,能卖出较高的价格就是效率高;从流通厂商角度看,如何快速高效低成本是其主要指标;从消费者角度看,能够以最低价格获取高质量多品种的产品则代表着较高的流通效率。流通效率的研究对于新时期发展农业生产,提升消费者福利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效率;综述?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多数农产品已经从数量不足发展为全面过剩,消费者开始追求产品高质量和品种多样化,流通环节在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流通效率成为流通研究的重要课题。柯柄生(2003)提出,可以从建设市场设施、改善市场服务、完善市场政策、健全市场组织方面提升效率。宋则(2003)指出,流通效能的本质从时间上看是“减少耽搁和停顿”,从空间上看则是“优化资源配置”,认为减少库存量是流通业变化中重要的可行战略。周兆生(1999)分析论证了流通型农业合作社的交易效率优势。罗必良等(2000)从组织制度的角度分析农产品流通,认为农产品特性决定高效率的流通组织必然应该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李春海(2000)分析了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因素,提出以市场机制引导分工,确认比较优势并加以利用,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虽然国内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论述较多,但仅仅是将流通效率笼统地作为衡量流通环节的一个说法,没有明确具体的定义及指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对这个问题加以总结,并对以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一、 流通效率概念辨析?
  
  计划经济时期,国内的流通研究相当长时间内是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占主导,重点考察产品增值、定价问题,很少有人研究产品如何流通以及流通效果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如何在市场的调节下实现产品合理高效调配的流通问题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国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较早,专门针对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的流通环节的研究也较多,流通效率是衡量流通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流通效率的表达有很多,如“marketing efficiency(流通效率)”、“market efficiency(市场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分配效率)”、“operational efficiency(操作效率)”、“pricing efficiency(定价效率)”,不同的英文对应着不同的内涵,考虑到国内对于流通的理解主要是产品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的过程,因此本综述主要采用“marketing efficiency”的含义。?
  Anrooy(2003)认为,流通效率(marketing efficiency)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最大可能的消费者满意度”,影响流通效率的因素包括市场控制力、外部性和信息可获得性。市场控制力就是产业经济学中S—C—P分析框架中衡量厂商对于渠道和市场控制能力的评价,外部性(如污染和)指非市场价格可以衡量的组织成本和收益,对价格、供应、需求、质量等市场信息的不完全获知性。Shepherd(1963)认为,流通效率=流通产品的总价值/流通总成本×100%。在这种定义中,这个数值越大,表示效率越高,但是,这种测量方法缺乏一种客观的比较标准,还隐含着任何流通成本的增加或流通产品价值的降低都会引起效率的降低的含义,而事实上,流通成本的增加包括多种因素,有时成本的增加是对消费者服务的增加,或服务程度的加强,或产品品质的提升,厂家为了市场份额或者其他方面的考虑,短期内这种变动可能并不会马上反映到流通产品的价值上,同样,流通产品总价值的降低,可能是因为流通渠道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使得厂家必须降低零售价格,以上两种情形,都不能称为流通效率低。许文富(1997)归纳总结已有研究认为,流通效率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也称为营运效率(operational efficiency),另一种是定价效率(pricing efficiency),也称为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技术效率是指流通职能的有效执行,或改进流通设施与工具而产生的效率,提高技术效率的目的是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得到更多的产出,技术效率涉及包装、加工、储藏、运输和其他流通活动的实际操作效率,具体包括可以提高产品品质或者减少损耗的新的包装方法及完善的储藏、运输、装货卸货设备的采用,可以节省劳力、提高劳动效率的新机器的使用或者新的作业方式的采用等。定价效率是指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产品价格的增加有多大程度的自由并能准确体现产品本身价值的增值,以及在营销和分配中如何让不同的利益主体接受,需要讨论的是产品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或者从一个交易层次到达另一个交易层次时价格变动反映价值增值的正确度、精确度以及变动的速度,即希望以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量的产品,这里所指的投入与产出均可用货币单位表示,由于所使用的各项资源与产出金额的多少与其价格水平有关,而价格的决定方式是否合理,又与市场竞争环境有关。?
  在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上,厂商虽然可以利用最进步的技术把产品从产地流通到消费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但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未必划算。例如,目前存在的运输方式中,空运速度最快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农产品的鲜度,但是空运费用高昂,普通对于新鲜要求不太高的农产品根本不需要采用这种方式。又比如用机器设备进行产品分级工作速度快、正确性高而且能显著降低劳动成本,技术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劳动力丰富而机器能源缺乏,降低的劳动力成本可能还抵不上增加的机器成本,用机器操作可以使技术效率提高,但同时使经济效率降低。由此可知,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两者不一定都呈同向的变动。?
  
  二、 流通效率衡量指标?
  
  Bain(1959)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入手,用S—C—P,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方法分析产业绩效,农业部门将其作为测度流通效率的方法。其中: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的组织特性,包含买方集中度、卖方集中度、产品差异性及进入障碍等。市场行为是一个体为调解其买卖市场环境而采取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定价策略、促销策略、产品品质决定及阻止或限制对手加入等。市场绩效是一个产业总体的最后运作结果,评估市场绩效可以用价格与成本的差距、生产规模、促销费用占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产品组合、开发新产品的速率及社会就业量等来衡量。?
  Stern等(1977)认为流通渠道绩效包括效果(effectiveness)、公平(equility)、效率(efficiency)。其中,效果又体现在可及性(delivery)和激励(stimulation),效率体现在生产力(productivity)和获利力(profitability)。可及性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测量标准,衡量渠道机构为满足最终使用者的需求,所需劳务投入的有效性。激励是一种长期目标导向的测量标准,渠道机构利用一种模拟的潜在性需求,求得最适合的劳务需求,并用此标准测量激励方法的有效性。生产力是用来衡量要素投入所能产出的效率。获利力是财务上的衡量指标,主要方法包括投资报酬率、资产流动性、财务杠杆、成长力及利润的成长潜力。  Rauser 等(1987)指出食品营销系统的效率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向:对子系统的分析,比如加工厂、集合或运输系统等;对组织结构的分析,如组织制度、流通系统运行的政策限制等。用子系统研究的方式通常更容易衡量。系统的效率经常用该系统的运行成本(operating costs)来衡量。?
  许文富等(1990)曾利用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理论等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绩效指标及衡量方法做深入研讨,并提出农产品市场绩效的衡量方法,详细如表1所示。?
  
  通过调查流通环节的价差、利润以及是否有冷藏设备衡量流通效率的方法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而且调查样本的选择会显著影响调查结果,由于现实市场中,产品价格基本能够充分反映供给、需求,因此流通效率的研究重点逐渐从最初价差结构转移为用不同市场间价格的相关程度反映的市场整合研究。Enke(1951)提出了空间价格均衡理论,Samuelson(1952)、Takayama 等(1964)了这一理论,认为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上,空间市场的价格关系取决于商品在市场之间转移的成本大小,有效市场的特征是市场之间的价差应该小于或者等于转移成本。从1967年Lele第一次使用数量的方法对市场整合程度进行测定至今,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测定方法的改进。目前,可用于测定市场整合程度的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相关系数法、Ravallion模型法、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比价界限模型法(Parity Bounds Model)和单一价格法则模型(LOP模型,即Law of One Price)。这些方法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三、 流通效率实证研究?
  
  流通效率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流通环节,弄清楚影响流通损失的因素,使产品保质保量传递到流通链条终端,提高消费者福利。除了设定指标,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用价差衡量流通效率的研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欧美,最近则在印度、较多使用。印度的Kumar等(2002)通过1996—1997年Uttar Pradesh Hamirpur地区6个村庄分层抽样调查的60位农户、55个中间商,分析了鹰嘴豆不同流通渠道的价差和流通效率,调查显示,农户在流通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缺乏储存设施,较差的运输设备,严格的市场管制法,大量中间商的存在,生产者只得到很少的消费者价格,同时,农产品价格中很大比例成为流通成本。Chahal等(2002)通过多层随机抽样,对印度西北部punjab地区26个小规模、15个中规模、10个大规模渔民进行调查,认为随着流通成本和流通价差的提高,流通效率呈下降趋势,渔民可以通过参加组织、合作营销、合同营销的方式免受过度剥削。许文富 (1984)分析了台湾主要蔬菜的流通环节价差和成本,游振铭(1993)通过对台湾农户、批发商、零售商、配送中心的调查,分析了台湾主要城市的蔬菜流通渠道,认为流通费用会随着流通层次的减少而降低,在中南部地区以农民—零售商的通路流通费用最小,在北部以直销通路的流通费用最少,损耗率也随着流通层次的增加而增加。万钟汶 (1996)分析了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蔬菜的运销价差结构。?
  用市场整合来衡量流通效率的研究国外较多,国内学者喻闻等(1998)用相关系数法和协整检验对1988—1995年全国22个省区大米市场旬平均价格的研究表明,大米市场的整合程度在不断提高,到1994—1995年间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武拉平(2002)综合使用单一价格法、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市场联系指数(MCI)对小麦、玉米和生猪进行了市场整合研究,表明空间市场之间存在长期的整合关系,但不存在短期的整合关系。Park等(2002)使用中国各省1988—1995年的三个月的平均价格,采用比价界限模型来衡量转型时期中国粮食市场的运行状况,表明贸易限制并不能解释市场发育在时间上的变化,除了贸易限制外,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市场价格改革和专业化生产政策也对市场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四、 小结?
  
  传统上,由于农产品具有粗重易腐烂的特性,某地生产的农产品往往只满足周边地区的需求,农产品流通空间较小,流通环节效率也很少引起重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定地区农产品产量大增,随着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大大拓展,流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如何在成本最小的目标下保证流通中产品数量、质量的损失最小,就成为生产者、消费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引发了对于流通效率评估的研究。?
  一般而言,经济学衡量稀缺资源如何达到最有效的配置,生产同样产品需要成本最小或者同样成本产出最大就被认为是效率最高,但是从生产者、流通业者以及消费者的不同角度看,什么是流通效率高?标准区别很大,生产者认为成本最小或者利润最大就是实现最大流通效率,但是对消费者而言,产品的鲜度、品质、多样化程度、物美价廉等都是衡量流通效率的标准,而且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价格和质量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在实际的评估中,需要首先确定对象。?
  我国农业在改革开放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总量不足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区域性、季节性的供应不均衡成为新的问题,流通环节在链接农产品生产消费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合理而有效地评估不同类别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消费者福利都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多数将流通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来衡量,技术效率偏重分析不同流通环节利用的各项技术对保证产品质量、延长消费时间上的作用来评估效率,经济效率主要从不同流通渠道的流通环节的价差、流通成本、生产者收益占最终售价比例等角度分析效率。还有的研究通过讨论同类产品在不同市场间价格的差异程度来说明流通效率。该主题的研究总量并不多,而分类别、分品种针对具体产品的分析更是非常缺乏,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带来的流通增值和如何增值以及何种程度的增值最为合理都使流通效率的研究非常紧迫和必要。?
  
  参考:?
  柯柄生. 2003.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J]. 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10-11.?
  罗必良,王玉蓉,王京安. 2000. 农产品流通组织制度的效率决定:一个分析框架[J]. 农业经济问题(8):26-31.?
  李春海. 2005. 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及其消减[J]. 财贸研究(3):22-26.?
  宋则. 2003. 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的政策研究[J]. 市场与电脑(1):6-15.?
  万钟汶,杨隆年. 1996. 不完全竞争下蔬菜运销价差结构之分析[J]. 农产运销论丛(31):21-33.?
  武拉平. 2002. 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行为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6-100.?
  许文富. 1997. 农产运销学[M]. 台北:正中书局:9.?
  许文富. 1984. 台湾主要蔬菜运销价差及成本之研究[R]. 台北: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5.?
  许文富,萧清仁. 1990. 农产品运销服务业发展之研究:主要农产品市场结构与运销效率[R]. 台北: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20.?
  游振铭. 1993. 台湾蔬菜运销通路之效率研究[D]. 台北:台湾大学硕士:20.  喻闻,黄季焜. 1998. 从大米市场整合程度看我国粮食市场改革[J]. 经济研究(3):50- 57.?
  周兆生. 1999. 流通型农业合作社的交易效率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3):29-34.?
  ANROOY R V . 2003. Vertical cooperation and marketing efficiency in the aquaculture products marketing chain: a national perspective from Vietnam [R/0L] . FAO working paper. http://library.enaca.org/AquaMarkets/presentations/OtherPapers/VerticalCooperationAndMarketing.pdf.?
  BAIN J S. 1959.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40.?
  CHAHAL S S, SINGH S,SANDHU J S. 2004. Price spreads and marketing efficiency of inland fish in Punjab: a temporal analysis [J]. Indi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uly: 487-498.?
  ENKE S. 1951. Equilibrium among spatially separated markets: solution by electric analogue [J]. Econometrica,19(1):40-47.?
  PARK A, JIN H, ROZELLE S,et al. 2002. Market emergence and transition: arbitrage, transaction costs, and autarky in China′s grain markets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84 (16): 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