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治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志梅 时间:2014-06-01
  论文摘要: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问题较多,从而给经济生活带来了危害,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文章认为分析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治理对策,应当作为目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此,在分析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治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 治理对策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作为经济信息的一种——会计信息,则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人们将会计信息视为商业机密,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日渐重视。在我国,会计信息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关系人(债权人、股东、职工、业务伙伴等)了解该企业经营状况、确定经济行为的主要依据。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如年报)失真之多,危害之大,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健全,就产生了逃税漏税的现象。为此,本文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原因,提出了一些治理中小企业信息失真的对策及建议,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全面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其危害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未能与转型相适应,出现了失真,并造成了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1.原始凭证虚假。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甚至开具假发票,虚列经济事项,致使单位经费超支或成本虚增,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实严重不符。 
  3.虚列成本,虚计收入。人为调节会计报表及会计处理方法,以计划数、预算数代替实际数,造成会计报表失真现象。现实社会中,例如安然公司的破产就是造假的典型案例,说明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 
  4.资产、收入、负债、成本费用失真。(1)资产不实。一些单位违反会计制度,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核算,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按规定摊销预提费用,不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对坏账也不按规定计提,造成虚增资产。(2)收入失真。采取虚列收入空挂应收款、截留、转移等做法,人为调节收入,掩盖了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致使收入流失,会计信息失真。(3)负债登记不全。大量负债游离账外,形成账面负债不完整。有的单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靠赊欠来维持,靠借贷来完成经济指标,这些债务采取不入账的做法,形成账外负债;有的领导在既无资金渠道,又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为搞“形象工程”,大搞基本建设,形成大量账外工程欠款。(4)成本费用不实。原始发票的虚假是成本费用不实的主要原因。在会计核算中采取支出挂账,不列当期成本费用的做法,或多摊多提费用,截留利润,偷逃税款,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行为等等,造成成本费用不实,亏损加大。 
  (二)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 
  1.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2.损害公众利益。截留收入、虚报冒领、私设“小金库”等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和职工个人利益,特别是直接影响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与债权人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使信息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常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很低,债权人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情形。同时,信息失真会误导社会公众对证券投资作出错误的抉择。 
  3.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少数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4.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相关部门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科学性,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长此下去,必将削弱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 
  5.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利益驱动,导致会计信息不实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无法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竞争,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维持其生存与发展,保护其利益不至于减少或丧失,大肆造假,人为制造虚假的原始凭证,多计成本费用不开或少开发票,不计或少计收入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还有企业建内外两套账目,以应付检查机关,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人员严重短缺,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出现了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的普遍现象,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上。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作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个别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低,可能因迎合领导或图谋个人私欲,编造、篡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行政领导、经营者的功利主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地方党政领导为突出政绩,给企业分指标,压任务,逼着企业作假,用虚假政绩去争名夺利。某些企业经营者为取悦上级,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常常指使会计人员违反法规,对会计资料进行粉饰、修正,以获得贷款,逃避税收,截留收入,化公为私。 
  (四)会计法规系统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虽然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但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出现,这些法规、准则、制度本身也相继出现了一些缺陷,个别企业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社会及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签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同时,一些企业的领导由于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