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淑荣 时间:2014-06-01

摘要: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履行事业职责,完成事业任务之外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普遍存在投资风险大、资金隐患多、管理薄弱等状况,其结果势必给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带来损失。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办企业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事业单位利用人才、专业、技术和设备等条件,兴办了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对弥补单位经费不足,促进单位发展,拓展经营,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安排一些分流人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通过审计发现也存在若干问题,因此加强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管理与监督就成为提高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被投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企业目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人为控制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管理层的职责划分并不很明确,股东大会、监事会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互相监督、制约的体制,出资人管理缺位。
  (二)被投资企业市场主动性不足
  企业应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组织形式,对市场最敏感,具有投资机制,用人机制和决策机制最活跃的特点,而事业单位作为企业的主管部门和出资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主动性。受制于各种国家政策的约束,人员和身份的双轨制,使企业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反而受到原投资机制的约束和影响,竞争力比起民营企业失去了很多优势。
  (三)缺乏对企业管理者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企业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效益盈亏未挂钩,没有任何经济责任制约束,也无任何激励措施,工资每月定时定额发放,干好干坏一个样,管理者缺乏有效经营企业的动力和压力,处于随意松散的管理状态。
  (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虽有相关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涵盖不全。同时在执行上,往往变成了一纸空文,忽略管理,给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带来隐患。
  (五)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
  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赊账、欠账过多、过滥,不能有效组织收入,同时企业管理者一句话,一纸签字,就可以随意开支报销,随意支配资金。存在隐匿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私设“小金库”等舞弊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管理与监督的建议
  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宏观的原因,也有微观的原因,为了理顺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的产权关系,降低投资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管理与监督,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行事企分开,完善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实行事企分开,真正按照企业化、市场化规则运作企业。对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应按照被投资企业章程的规定,派出董事、监事和相应的经营班子成员,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参股企业,要对被投资企业派出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董事、监事,参与和监督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二)落实事业单位对企业的管理责任
  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应对所办企业的资金安全负责,确保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被投资单位经营活动的监督,密切关注被投资单位的借贷、投资、担保和委托理财等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例如设立执行董事,对大额支出实行联合签字制度;建立对重大投资、担保等事项,董事会讨论通过制度。
  事业单位应指定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对所办企业的管理,定期组织投资质量、投资效益和投资风险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单位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和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