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民歌”永保质朴风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姜文锋 时间:2010-08-31

  内容摘要:本文所指的“民歌”是指在各民族民间生活劳动中所传唱的并被人们不断加以和提炼而成的歌曲,它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并在广大群众中传唱。它可以称之为“传统民歌”,不同于“民歌”。现代的民歌虽然在词曲方面没有过分地脱离本民族的特色,但从演唱方面有被通俗和美声唱法所同化的趋势,保护纯正的、原始的民歌应该是我们所有爱好者的共同责任,这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关 键 词:中国“民歌” 质朴风格
  
  提起民歌,大家不禁会想到我国各民族的歌曲。比如说:蒙古族的长调、拉苏荣演唱的与长调相结合的《赞歌》、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索郎旺姆演唱的《青藏高原》和维族歌唱家克里木演唱的《达板城的姑娘》等等。这些歌曲虽然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从曲式角度和演唱风格上也较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但它们有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歌。
  那么民歌的正确定义是什么呢?在《中国民间音乐》一书中写到:“民歌”,它是各民族民间音乐生活中极为传唱并不断加以提炼而成的一种具有变异特点、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音乐类型。这里所说的非专业音乐创作指定了民歌只能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当中,由集体创作并口传心授的一种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的发生、乃至消亡都有其不可逆转性,可以说它是纯粹的“土地的产物”。因此,为了使民歌得以发扬光大,许多词曲作家创作和改编了许多的民歌,认为从此而延续了民歌的命脉,其实,从民歌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歌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具有民歌的影子,包括有些是用民间歌曲改编的,但还不能完全称其为就是民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由民歌改编的创作歌曲或具有民歌风格的现代歌曲,在演唱技巧与风格上不同于传统民歌,是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形式下的一种新的音乐体裁。
  再看定义中提到的民歌变异特点。民歌在长期的口传心授和广泛传唱中导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经常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唱法。如《茉莉花》在我国就有几十种不同的品种,它们在词曲、节拍、节奏、音调上发生了变异。民歌之所以发生变异,是因为民歌的流传没有任何人为的界限。我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它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着,必定与其他的兄弟民族发生各种人文交往,在交往中必定会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将不同民族的民歌渗透融合于本民族的民歌中。在这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又必定会慢慢与各民族的语言、人民基本气质、传统等相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渐生成新的品种。

  民歌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它与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息息相关。民歌是我国传统民族的基础,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势和上起着积极的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或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传统音乐根据56个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得出的一个人所共识的结论。从这一结论可见民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价值:(一)民歌在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中所占的数量是最多的,分布流传面积是最广的,品种曲目是最丰富的。有些民族的民族音乐只有民歌这一种形式存在。如:鄂伦春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音乐的构成情况就是如此。(二)民歌在各民族的传统音乐生活中是传唱最为频繁、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民间音乐体裁。在一年中的各种节日或节气所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以及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和放牧耕作等劳动时,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民歌。(三)民歌以外的其他音乐品种可以说从古到今一直受到民歌的影响,有的甚至是由民歌直接发展和演变而来的。比如说一些曲艺曲种的音乐构成、一些民间舞蹈音乐的构成、一些地方戏曲声腔的构成、一些民间器乐曲的旋律音调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声乐领域的演唱方法及演唱风格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经济日趋发展、人们生活富裕、社会繁荣的大形势下,各大新闻媒体和杂志不断在音乐生活方面进行宣传和报道,从而也影响了一些歌星为了独领风骚,施展自己的才华,把一些歌曲用不同的方法来演唱和处理,在当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专家和群众所认可。
  另外随着西洋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声乐领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声唱法走进课堂,成为目前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所开设的主课之一,美声唱法是歌唱的基础,其他唱法要遵循和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随之而来的唱法越来越多,什么民美结合、民通结合、美通结合等等,有的专家给分得更细。这些方法的提出确实有它的道理和贡献,使我国的声乐事业迅猛发展,尤其是美声唱法得到了世界同行的承认,但也使我国的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了冲击。传统的民歌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忽略,好多的民歌被演唱者唱得变了味,民族唱法越来越美声化,可以说是唱得“民不民美不美”,那种原汁原味的民歌在电视上很少听到了。
  目前,我国的传统民歌处于劣等状态,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地位低下,那些真正致力于民族音乐的专家学者及歌手们也是名声平平。相反,流行音乐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到处可以听到通俗歌星们的演唱,被视为高雅音乐的美声唱法也是难有市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一种导向。各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其他的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传播是造成“民歌”无市场的主要原因,多少年以来,代表我们民族之魂的原始民歌,一直默默无闻地被埋没着,甚至渐渐消失。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上反而讲究吃农家饭、住农家大院回归,那么我们的民族音乐是否也能回归自然,去找回和发展那些与我们久违了甚至失散的民族之魂呢?
  让“民歌”走向世界深入人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意识到原始民歌和地方乡土音乐风格是我们进行音乐创作的源泉,更重要的是把民歌这种特定的音乐体系放到它所根植的文化中去,并加以研究和进一步地认识,让“民歌”永保质朴的风格!

  :
  [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 》杜亚雄编著
  [2]《中国民族音乐概述》肖常纬编著
  [3]《中国民间音乐》伍国栋著
  [4]《中国古代音乐史》汪旒和著
  [5]《各族民间歌曲选》远方出版社
  [6]《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修海林、李吉提著
  [7]《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樊祖萌著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