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与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德祥 时间:2013-11-25
  【论文摘要】财务会计有两种记账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任何单位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会使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于政府会计而言具体应采用哪种会计基础呢?本文通过两种会计基础的对比分析,说明政府会计应确定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方向。 
  【论文关键词】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一、两种会计基础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及其特征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定某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从计量和确认标准上说,收付实现制旨在计量会计主体在某个期间内的现金收、付及其差额的财务结果,它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来确认交易和事项。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目标,在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筹措现金的来源、使用及报告日余额等信息。如果管理上要求只关注现金余额并控制其变化,则收付实现制还是适当的选择。收付实现制像是会计主体以现金为中心的流水帐,它如实记录了的现金流量,却无从反映会计主体的资源存量,即不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如将举债视为收入,偿债视为现金流出,对资本性支出(如购建建筑物)和经常开支(如工资、办公费用)不做区分,同时,收付实现制下的“成本”是以支出发生的时点确认,而不管提供服务或交易获益的时间,不遵循配比性原则。基于收付实现制不涉及除现金项目之外其他存量资源,因此政府部门除编制收、支报表外,不编报资产负债表。 
  (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及其特征 
  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或费用的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某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基础。在计量与确认标准上,权责发生制计量的是会计主体在某个期间内取得的经济收益与消耗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差额,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则以其是否实质发生为标准。把本期收到与前期管理和服务有关的款项在前期预先确定,把本期收到在下期才能发生服务的款项要递延到下期才确认收入;反映会计期间的各种消耗,不管款项是否已经付出。它把在本期付款但与前期提供的管理或服务相关的金额在前期先予确认;对在本期已付款但没有实际消耗的资产则递延在下期再确认。 
  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目标,是提供会计主体所控制经济资源的信息,提供从事管理活动的成本或服务成本等相关信息,提供用于评价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和管理活动经济性、效率性等会计信息。如果客观经济现实要求将重点在放经放济资源及其变动方面,那么权责发生制就是合理的选择。主要特征:对资源存量的如实反映,具体表现为对会计主体财务状况揭示。 
  对政府会计主体来说,每年要计量的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提供管理和服务所消耗的净资源和未消耗经济资源的净累积。一个单位控制经济资源的净值,应该是现金加上应收帐款、应计收入、递延资产(含固定资产)等,减去应付帐款、应计负债和递延收入等来确定。通过资产负债表对期末资产和债务进行反映。比如,政府在当年许诺了社会保障并需要在以后期间支付退休福利,该事项发生时就应记录相应的资产和负债。实际支付现金时,再注销负债记录。 
  二、两种会计基础的比较与利弊分析 
  (一)收付实现制的优点与缺陷 
  收付实现制的优点:(1)在评价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时,现金指标既能提供现实的信息,又使控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2)由于直接对货币收支加以记录,因而它能精确地衡量预算对信贷的影响,进而实施货币调控政策。(3)会计核算简单、易于理解,数据处理成本低廉。收付实现制缺陷: 
  1、政府财务状况信息被扭曲。财政预决算报告,无法使使用者了解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所掌的各种资源及其数额。 
  2、国有资产信息失真。在收付实现制下,由于不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资本性支出,在付款日即作费用报销,从而导致了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 
  3、管理成本信息失真严重。收付实现制不顾长期资产的耗损,不能充分反映政府公共管理的相关成本。因而,用收付实现制下的成本信息来评价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正确的。 
  4、隐性负债突出。因为收付实现制,只有在用现金实际清偿负债时才确认,它不能提前考虑未来的承诺、担保、其它或有因素,形成了事实上隐性负债。比如,贷款、养老金、社会保险金等。 
  综上所述,由于收付实现制本身的局限性,难以提供符合政府现代公共管理要求的相关会计信息,不能显示财务状况、绩效考核信息的全貌,不能向管理者们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权责发生制的优越性及不足 
  在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权责发生制基础表现出了政府会计明显的优越性。 
  1、会计报告提供了如实评价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促进了有效的管理。权责发生制报表的信息包括资产、负债、净权益、收入、支出等。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资产与负债的管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