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社会会计人才素质构建的目标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30
摘要:知识是不同于以往的一种复杂的经济形态,它对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会计人员应从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强化意识、培育诚信品格等方面来构建素质目标模式。 关键词:知识经济;素质;目标模式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崭新时代,它所描述的是不同于以往经济的一种复杂经济形态,涉及了人力资本、创新思想、信息消费、信息交换等若干要素,其核心就是以为支柱,将知识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使整个国民经济建立在知识,创新思想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及消费之上。这种经济形态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手工操作、记账、算账、报账型的会计人员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打破原先束缚个人能力发展的思维桎梏,积极主动去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形态的更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会计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依笔者之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人才素质构建的目标模式应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学习能力
美国会计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1990年公布的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身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否具备学习能力就成为会计人员成功的必备条件。这种学习能力包含四层含义。第一层次是有效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即基本的阅读与交流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学术教育完成,这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即通常所讲的自学能力,即对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职业的新知识,通过自身的学习达到更新的目的,其中,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学习的各种工具和信息技术,如学会使用电脑、等现代学习工具,第三个层次是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高效地查阅、提炼、组织有用的信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认清、解决问题,依据某些不确定的事实做出判断,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第四个层次是组织与协调、沟通的能力。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专业化分工将越来越细,同时对协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强,一个知识工作者必须是在一定的组织中,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工作的。这样,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从与其他人的工作中学到知识,在与其他人的协作中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因此,这种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二、创新能力
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严格的会计制度把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处理方法选择和判断的空间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一般会计人员只要按规定处理业务,编制报表,就基本能做到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这也因此养成了很多会计人员依葫芦画瓢的习惯。而当知识经济到来时,会计规范变得灵活起来,选择空间增大,很多会计人员就变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所以,具备创新能力,对于现代会计人员来讲必不可少。具体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会计核算方法创新和会计管理思想创新。前者比如会计人员应积极思考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如何将“人力资源”纳入函数分析,并入报表披露;非数量化、非货币化的信息能否纳入会计研究。会计管理思想创新,即会计人员在筹资理财、内部控制、责任成本、销售预测、项目决策等方面应有为提供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和信息的能力,比如市场决策分析中,如何量化企业的市场份额、顾客的满意程度;项目研发决策中,成本费用及未来收益如何科学合理确认、计量等等。
三、发展意识
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19世纪中叶爆发了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工厂制度的建立,一举解决了现代会计赖以存在的四大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有利于加强工厂管理的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随后,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原始的工厂制度而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变化,使得会计对“受托责任”的处理凸显出来,并由此形成了以对外报告为专职的财务会计和以对内报告为主旨的管理成本会计。在最近几十年内,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企业破产、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公司税务等因素高度关注,使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分化出通货膨胀会计、清算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税务会计等等,初步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系统完整的会计体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工具的创新、社会保险业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之相应又产生了国际会计、企业集团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等等。美国伊利洛斯大学E.贝尔考依教授针对现有会计存在的局限性和会计使用者对更多、更新信息的需求,写出了《会计未来趋势》一书。书中提出未来会计六大发展趋势为:社会经济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产权资本成本会计、现金流量制会计、财务预测的编报、编制增值报告。我们姑且不去说贝尔考依教授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会计从来不会停滞不前,总在不断衍生和翻新。这种变化,一方面沿着越来越细微的轨迹发展,另一方面沿着越来越宏观的轨迹发展。很显然,如果我们会计人员没有发展的意识,没有发展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就必然落伍。
四、诚信品格
知识时代,信息化将完全取代传统手工操作,国际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会计信息展现在Web网上成为可能和必要,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均可上网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单位的会计信息都要经得起所有人的监督,信息要真实可靠。然而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在目前来讲是非常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很多专家、学者从环境、市场经济架构、内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探寻良策,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其中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经营者凭借主观意志,与财务、审计人员合谋造假成分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造假的目的,从私营企业来看,大多数表现为虚减利润,以达到偷逃税款;从国有企业来看,大多数表现为虚增利润,以期达到治理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粉饰形象,以求取得经济利益和荣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职业道德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整合,鼓励引导会计人员以社会认可、统一的价值判断为标准,处理业务,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会计人员要树立诚信意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
五、强化风险意识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企业的跨国经营及其信息传递的高速化和联络组织的便捷,企业的活动范围变大了,各国市场的变化与风险全部结合在一起,包括利率变化、股价变动、商品价格变动、汇率变化等风险以及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企业完全暴露在各种不确定和变动的风险之中。针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的风险,会计人员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与核算,以降低其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成为会计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几十年来,由于我们的会计制度留给会计人员选择和判断的空间很小,在我国一提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久而久之,使很多会计人员形成了一种狭隘的思想观念,认为只要把一套账记好,会计任务就算完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充分披露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更重要的则是要通过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预算、业绩考核、营运资本管理、投资决策等一些方法,来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和风险规避,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说,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各种工具去防范、规避风险。
六、职业判断能力与综合控制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财会人员的职能也会越来越广,包括对企业成本的控制、营运资本的管理、风险控制与核算、财务报表的分析与预测、前瞻性信息的提供等等。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所面临的股份变动、汇率变化、商品价格变动、利率变动等诸多风险增大,对风险的控制与核算,也将成为财会人员的基本职能。
会计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组成的,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一方面通过财务会计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企业资产与经营情况以及现金流量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管理会计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财会人员的职能将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到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与评价等等,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控制能力。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崭新时代,它所描述的是不同于以往经济的一种复杂经济形态,涉及了人力资本、创新思想、信息消费、信息交换等若干要素,其核心就是以为支柱,将知识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使整个国民经济建立在知识,创新思想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及消费之上。这种经济形态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手工操作、记账、算账、报账型的会计人员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打破原先束缚个人能力发展的思维桎梏,积极主动去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形态的更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会计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依笔者之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人才素质构建的目标模式应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学习能力
美国会计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1990年公布的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身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否具备学习能力就成为会计人员成功的必备条件。这种学习能力包含四层含义。第一层次是有效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即基本的阅读与交流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学术教育完成,这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即通常所讲的自学能力,即对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职业的新知识,通过自身的学习达到更新的目的,其中,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学习的各种工具和信息技术,如学会使用电脑、等现代学习工具,第三个层次是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高效地查阅、提炼、组织有用的信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认清、解决问题,依据某些不确定的事实做出判断,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第四个层次是组织与协调、沟通的能力。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专业化分工将越来越细,同时对协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强,一个知识工作者必须是在一定的组织中,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工作的。这样,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从与其他人的工作中学到知识,在与其他人的协作中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因此,这种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二、创新能力
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严格的会计制度把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处理方法选择和判断的空间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一般会计人员只要按规定处理业务,编制报表,就基本能做到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这也因此养成了很多会计人员依葫芦画瓢的习惯。而当知识经济到来时,会计规范变得灵活起来,选择空间增大,很多会计人员就变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所以,具备创新能力,对于现代会计人员来讲必不可少。具体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会计核算方法创新和会计管理思想创新。前者比如会计人员应积极思考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如何将“人力资源”纳入函数分析,并入报表披露;非数量化、非货币化的信息能否纳入会计研究。会计管理思想创新,即会计人员在筹资理财、内部控制、责任成本、销售预测、项目决策等方面应有为提供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和信息的能力,比如市场决策分析中,如何量化企业的市场份额、顾客的满意程度;项目研发决策中,成本费用及未来收益如何科学合理确认、计量等等。
三、发展意识
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19世纪中叶爆发了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工厂制度的建立,一举解决了现代会计赖以存在的四大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有利于加强工厂管理的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随后,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原始的工厂制度而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变化,使得会计对“受托责任”的处理凸显出来,并由此形成了以对外报告为专职的财务会计和以对内报告为主旨的管理成本会计。在最近几十年内,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企业破产、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公司税务等因素高度关注,使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分化出通货膨胀会计、清算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税务会计等等,初步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系统完整的会计体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工具的创新、社会保险业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之相应又产生了国际会计、企业集团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等等。美国伊利洛斯大学E.贝尔考依教授针对现有会计存在的局限性和会计使用者对更多、更新信息的需求,写出了《会计未来趋势》一书。书中提出未来会计六大发展趋势为:社会经济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产权资本成本会计、现金流量制会计、财务预测的编报、编制增值报告。我们姑且不去说贝尔考依教授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会计从来不会停滞不前,总在不断衍生和翻新。这种变化,一方面沿着越来越细微的轨迹发展,另一方面沿着越来越宏观的轨迹发展。很显然,如果我们会计人员没有发展的意识,没有发展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就必然落伍。
四、诚信品格
知识时代,信息化将完全取代传统手工操作,国际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会计信息展现在Web网上成为可能和必要,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均可上网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单位的会计信息都要经得起所有人的监督,信息要真实可靠。然而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在目前来讲是非常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很多专家、学者从环境、市场经济架构、内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探寻良策,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其中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经营者凭借主观意志,与财务、审计人员合谋造假成分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造假的目的,从私营企业来看,大多数表现为虚减利润,以达到偷逃税款;从国有企业来看,大多数表现为虚增利润,以期达到治理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粉饰形象,以求取得经济利益和荣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职业道德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整合,鼓励引导会计人员以社会认可、统一的价值判断为标准,处理业务,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会计人员要树立诚信意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
五、强化风险意识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企业的跨国经营及其信息传递的高速化和联络组织的便捷,企业的活动范围变大了,各国市场的变化与风险全部结合在一起,包括利率变化、股价变动、商品价格变动、汇率变化等风险以及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企业完全暴露在各种不确定和变动的风险之中。针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的风险,会计人员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与核算,以降低其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成为会计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几十年来,由于我们的会计制度留给会计人员选择和判断的空间很小,在我国一提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久而久之,使很多会计人员形成了一种狭隘的思想观念,认为只要把一套账记好,会计任务就算完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充分披露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更重要的则是要通过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预算、业绩考核、营运资本管理、投资决策等一些方法,来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和风险规避,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说,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各种工具去防范、规避风险。
六、职业判断能力与综合控制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财会人员的职能也会越来越广,包括对企业成本的控制、营运资本的管理、风险控制与核算、财务报表的分析与预测、前瞻性信息的提供等等。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所面临的股份变动、汇率变化、商品价格变动、利率变动等诸多风险增大,对风险的控制与核算,也将成为财会人员的基本职能。
会计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组成的,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一方面通过财务会计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企业资产与经营情况以及现金流量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管理会计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财会人员的职能将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到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与评价等等,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控制能力。
上一篇:对实行会计委派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