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30
关键词: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问题对策? ?
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以下的问题?
1.1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问题?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做到确保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而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同时,上市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必须对此做出保证,并就其保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在实践中,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内容上仍然存在严重的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完整的问题。?
1.2 及时性问题?
信息披露制度中虽然明确地规定了定期报告公布的日期,但仍然存在很多延期披露的现象,在不及时问题上临时报告体现得尤为突出。投资者可以发现,上市公司一些临时报告会在定期报告重大事项中初次披露,采取了一种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的形式对外公告,一些临时报告会在距离实际发生日期几个月或几年以后补充披露,并同时向投资者致歉。另外,根据有关规定:当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可能对股价产生影响时,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地向社会公布。而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故意违反该项规定,对于公司已经发生的收购、兼并、重大债务纠纷以及股权转让等重要信息都不及时公布;对于招股说明书中募集资金投向已经发生改变或投资项目已经不按原投资进度进行等都不及时予以披露。?
1.3 中期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较低?
从近年来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中期财务报告情况来看,中期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弹性较大,误导投资决策的事件屡有发生。?
1.4 会计造假?
现实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管理当局与所有者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与特征,存在不同的利益驱动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正是因为利益驱动因素的存在才有了公司管理层以业绩考核为目的的会计造假、为发行股票及配股的会计造假、为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的会计造假以及为了减少纳税的会计造假等等。同时,在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中,留有许多制造会计造假的机会。《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还存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势必为制造会计造假带来了机会。?
2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就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职责及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现代公司的特性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契约关系下的代理成本问题。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发生,所有者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一系列激励和监督机制促使经营者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这在所有者产权明晰条件下成为可能,而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由于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使股东无法实现真正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使经营者即内部人控制企业、国家所有者被架空,股东权益受到损害。大量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发生一再提醒我们,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只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使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可能。?
2.2 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
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那些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等行为的单位负责人要加大对其处罚的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1条:“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和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但迄今为止,我国证券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打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在对某些利润操纵违法案件的处罚中,经济处罚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而罚没的上市公司的钱,其根源是广大投资者的投资。投资者在利润操纵事件中已饱受信息误导之苦,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这一处罚,使这些无辜的投资者雪上加霜。而会计信息失真的始作俑者却不承担任何经济损失,有的甚至继续担任其他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2.3 培育成熟的信息使用群体?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也同样存在供求关系。证券市场应当最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严重造假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往往被炒作、受到追捧,这说明会计信息使用群体还不成熟,缺乏成熟的证券分析师、财务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如果信息使用群体对信息质量的反应非常敏感,造假者就很容易现形。?
2.4 加强中介机构的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坚定立场,保持独立性、公正性和准确性,是完全能够做到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监控。但现实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会计事务所在执业规范、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受行政干预的较多。因此,客观上导致一些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陈述的审计报告,或者往审计报告中“注水”。?
2.5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形成的直接责任人员,其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失真的会计信息中,有些是因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使用不当、对会计事项的市场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容,造成会计信息的非故意失真;而更多的是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有关利益相关人经过周密的安排,故意以欺诈、隐瞒等手段,制造虚假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而会计人员迫于公司管理层的压力,不得不“假账真算、真账假算”。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
?
[1]?张力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分析[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曹凤岐.上市公司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会计报表粉饰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陈汉文.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上一篇: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探讨
下一篇:论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