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30
  摘 要:信息披露从规范制约上看,分为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其中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等动机根据自己意愿,主动向相关主体或公众披露的强制性信息之外的补充性、说明性和预测性信息,是对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深化,它对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展示公司未来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委托代理理论、竞争性资本市场及信号理论是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的理论基础。目前,世界各国证券界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会计信息;证券市场;自愿性披露? 
  
  1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定义、特点及内容?
  
  1.1 自愿性披露的定义及特点?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等动机根据自己意愿主动向相关主体或公众披露的强制性信息之外的补充性、说明性和预测性信息。?
  自愿性信息披露受自由市场的影响很大,认为政府不直接干预资本市场,希望利用市场自身力量解决投资者与证券发行人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披露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投资者利益不能完全得到保护,资本市场上容易产生欺诈现象;(2)会导致资本市场监管软弱无力,市场正常秩序难以保证。?
  1.2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1.2.1 赢利预测性信息?
  在西方,有关法规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赢利预测外,定期财务报告则无要求。许多公司往往自愿披露赢利预测信息。?
  1.2.2 价值或现行成本信息?
  一些国家在物价变动剧烈时曾采用现行成本会计,由于现行成本会计比较复杂,加之近些年来物价变动趋向平静,许多国家将其改为鼓励披露。?
  1.2.3 社会责任、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信息?
  如职工报告、环境保护等信息有力地减少了外部对的误解,改善了企业的公共关系。?
  1.2.4 背景信息和经营性数据?
  美国的上市公司目前没有要求报告高层次的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但有不少企业自愿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
  1.2.5 前瞻性信息?
  包括机会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计划、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的比较。?
  
  2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Jensen 和 Meckling(1976)分析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他们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一个人或更多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在委托代理理论中,企业被看作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综合”。?
  委托代理理论假定,公司的价值会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而被永久折损,因此知道利益冲突的投资者将不会愿意忍受由此带来的成本。披露及时、相关、可信的信息会使得投资者以有效的低成本方式评价公司及其经理人员,从而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创造股东价值。但由于外部股东不能直接观察经理的行动,所以他们就愿意与经理签定契约来对经理进行监督,由于监督代理契约的执行要耗费成本,这些成本不但会降低投资报酬,还有可能降低经理的奖金、分红和其他报酬,因此经理就有使监督成本保持最低的动机。?
  2.2 竞争性资本市场理论?
  竞争性资本市场理论认为:一定时期内,资本市场资金量总是有限的,各个公司为了筹集自身所需资金, 必然存在着一定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的存在使公司产生了自愿披露信息的内在动力。因为,在资本市场中,公司要筹资,必然要向投资者公开公司相关信息。公司信息越透明,越公开,公司形象才可能越好,才能取得投资者信任,从而投资者才能产生购买愿望,公司股票才能发行得出去。?
  2.3 信号理论?
  对于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企业的自愿性披露起到了信号传递作用。根据信息传递理论,好消息的公司将通过传递信号将其与坏消息公司区别开来,市场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好消息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会上涨,而那些不披露的公司则被认为是坏消息的公司,其股价就会下降。因此,拥有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等私人信息的高质量企业的管理当局就有动力进行充分披露,通过这种自愿披露企业真实状况的信息,可以减少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对公司的误解。投资者通过这些信息,将那些较高质量的企业与低质量企业区分开来,进而愿意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其证券,纠正市场对公司股票的错误定价,企业的价值就会得到正确的估计。?
  
  3 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强制性披露为主,自愿性披露为辅。在现实中,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不论是内容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监管部门、证券专业人士以及投资者的要求,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愿意按照证券法规的最低要求披露信息,即使自愿披露也是一带而过,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报(包括季报)中有许多是不确定性和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信息。总之,上市公司多数选择定性的、边缘的、外围的、表面的信息予以披露,而回避那些核心的、关键的、定量的信息,从而极大地削弱了信息的相关性。究其原因,主要有:?
  3.1 资本市场不发达?
  我国资本市场仍属于弱式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如:上市公司良莠不齐,整体质量不高,赢利能力较差,投资回报较少,投资者更倾向于短期投资,对公司长远方面的信息兴趣不大,因此,上市公司没有自愿披露的意识,认为只要按照证监会发布的《年度报告准则》规定的事项进行披露就可以了。?
  3.2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国有股“一股独大”加上流通上的限制,造就了低效的产权结构。其一,国有股股权主体缺位,以致对全面的信息缺乏要求;另外,社会公众受持股比例的限制以及“搭便车”的心态,即使提出全面披露信息的要求,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博弈的结果使上市公司只会选择按照有关规定强制披露信息,而尽量避免自愿披露信息。?
  3.3 其他方面?
  如对信息披露监管不力,强制性信息披露尚不能保证充分、可靠的披露,大量在进行利润操纵,企业就更不会自愿披露其他信息,尤其是不利的信息了。?
  我国资本市场还属于弱式有效市场,近期内,应以完善强制性信息披露为主,鼓励公司进行更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并逐渐推进与国际信息披露规则一体化的进程。?
  
  ?
  [1]?陈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1,(8).?
  [2]?戴新民.会计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5).?
  [3]?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牟韶红,吕以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齐鲁珠坛,2006,(4).?
  [5]?刘丽.会计信息披露动因分析[J].财会月刊(理论),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