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30
  摘 要:随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目标。鉴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控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一种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现实价值。系统阐述“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这一观点,并从公司治理层面找出解决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牵制?
  
  1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首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统一于实现企业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护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以防股东权益受到损害。因此,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统一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其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都遵循相互牵制制衡的原则。内部牵制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原则,又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内容。从内部控制的沿革可以看出,相互牵制制衡的原则是内部控制思想的核心。公司治理产生于两权分离,是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事实建立的约束、激励和监督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牵制、制衡关系。所以,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都遵循相互牵制制衡的原则。?
  最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二者在内容上相互交叉,交叉部分主要是监督、信息沟通和权责分配。?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2.1 企业内部控制观念薄弱?
  很多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部分企业对会计工作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单位负责人行政干预会计工作,内部会计监督疏于形式。也有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作控制。同时,大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研究和运用仍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分离阶段,水平比较低。?
  2.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否有效运行,有赖于内部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是与企业组织相伴而生的,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涉及了企业的各个方面,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否息息相关。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应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研究均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之内,重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把内部控制作做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3 从公司治理层面解决内部会计控制?
  
  3.1 从股东层面完善内部控制?
  3.1.1 优化股权结构?
  从的现阶段条件而言,大股东控股较分散的股权结构有更大的企业与社会效益。因此,应改变现有的公司的股权过分集中的股权结构为适度分散的股权结构,这种股权结构由三至四个法人股以及个人股东在内和众多中小股东组成,几个大股东相对控股,这种股权结构是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同时也是最符合我国现阶段要求的。?
  3.1.2 完善监事会职能?
  要完善监事会的职权,除通过、公司章程确保监事会依法行权外,还应加强监事会的专业建设,坚决改变监事会由各类公司内部人组成的现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独立性。监事必须由公司的股东、职工代表以及一定的外部监事组成,并且要确实的做到监事会人员由股东大会和职工大会选举产生。(2)专业能力。监事会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监督能力,在监事的选择上,应考虑其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能力等等。(3)权利。除《公司法》规定监事会具有调查权、聘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公司财务等权利以外,还应赋予监事会在特定情况下代表公司职权。(4)责任。为使监事忠于职守,应对监事不执行职务的法律后果做出规定,即监事应实施监督而未实施监督,当董事、经理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时,监事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5)利益。与损害赔偿责任相对应的势必是利益驱动,应赋予监事一定的报酬,该报酬可以由固定的工资与一定的奖励组成,只有责任没有利益是不符合实际的,权、责、利三者的均衡是有效监督机制的前提。?
  3.1.3 股东大会委派财务总监?
   由股东大会委派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并由财务总监监督指导控制过程是解决会计监督的关键所在。财务总监对于企业重大的交易、资产变动等拥有审批权, 有权对企业经营和会计方面已经发生的潜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监督和评价会计人员履行控制责任,并对会计人员的报酬作出提议。而作为会计人员,一方面要接受经理层的行政领导,为其提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一切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对企业经营层是否有违背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的现象进行监督控制。所以,股东大会委派财务总监,能避免现今许多国有企业中经理层委派财务总监带来的问题,使财务总监能够代表所有者的权益。?
  3.2 从董事会层面完善内部控制?
  3.2.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在董事会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董事会的组织机构,让与控股股东没有任何关系的诚信、正直、勤勉、尽职的专业人士通过法定的程序,以独立董事的身份进入董事会,并拥有相应的权利,从而使独立董事切实担负起保护股东特别是小股东权益的责任,是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必须确实做好以下两方面:(1)充分保证其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独立性——独立于上市公司以及管理层。相关法规都对担任独立董事的条件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上,笔者认为,应剔除第一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提名权,而由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者有权提名独立董事,然后交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从而确保独立董事从一开始就独立于大股东。(2)平衡权、责、利关系。平衡独立董事的权、责、利关系,使其三者相匹配、相对应,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3.2.2 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审计,迫切需要向管理审计的转变是我国审计界所达成的共识,内部审计的目标应重新定位于“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企业的运做效率”。具体而言,就是帮助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审查企业的业务活动是否与管理当局的总目标以及分解后的各较为具体的管理目标相一致。且内部审计机构由前述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形成上下级部门,由其负责监督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并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
  3.3 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第一,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企业管理观念。第二,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第三,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第四,人事政策要确保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与的品德。?
  
  ?
  [1]?陈伟光.浅谈公司治理与内部财务控制[J].价值工程,2004.?
  [2]?郭利,念周.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内部控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0).?
  [3]?李维安,武立东.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