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梅 时间:2013-11-26

  摘要:会计信息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失真对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造成的危害,以及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提出建立监督机制、加强财务队伍业务素质、完善考核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危害;应对措施

  会计信息是其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质量是评价会计工作的标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近年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它主要通过货币来表示,以表明企业在某一时点上或在一定期间内的经济状况等成果,会计信息对国家政策来说,可用来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编制计划,提高资源的配制效益和使用效益;对投资人来说,能了解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企业的债权人来说,能了解借款的风险程度,以决定是否给欠款企业贷款或提前收回借款;对企业本身来说,企业的决策者、管理层需要根据当年的会计信息制订来年的生产计划,控制经济活动,促进生产发展。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状况,如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为私利而编造假账、假表,或虚盈实亏,或假亏实盈,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经会计人员核算后对外披露,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或推理,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同时部分单位在会计工作管理中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队伍不稳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另外,某些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以获得职务的升迁、奖励等方面的好处,违背国家的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或营私舞弊,侵吞国家资产,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2.企业经营管理者受利益驱动。目前,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几项绩效指标来进行的。企业领导人为了追求业绩或政绩,在他们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或经营困难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用以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借以谋取私利,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

  3.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失控。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有的货款回笼不及时,往来账项长期不清,形成大量呆坏账;对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些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不能有效制止违法违纪行为,信息失真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4.内部审计的局限性难以防止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但是,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企业的领导,工作缺乏独立性,一般情况下,往往只审企业的下级部门或职工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因此,其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更谈不上遏制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也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

  1.督促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一方面,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于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层面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同时建立健全会计岗位体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分工合作体制。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