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开展商业银行效益审计的几点认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 时间:2014-01-04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迈出较大步伐,较好地实现了经营规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但从近年来的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造成损失浪费,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等问题仍影响其效益提升和健康发展,给金融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挑战。《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对金融审计明确了继续以促进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规范管理为目标,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审计思路和方法。

  自2006年起,审计署年度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将商业银行审计纳入效益审计范畴。当前在具体实施审计中,如何开展商业银行效益审计,如何达到效益审计的目标?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认识之一:重大违法违规、造成损失浪费问题应成为目前商业银行效益审计关注的重点。

  温家宝总理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指出“金融改革任重道远”、“审计工作任重道远”。李金华审计长提出要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金融审计,监管是金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国金融审计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管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审计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整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金融运行机制和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斗争第一线。

  目前我国银行经营进入微利时期,以贷款业务为主的中国商业银行的平均净利差仅为2%左右,资产回报率也不足1%,但基层银行一次经营失误造成的损失可能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利润都无法弥补。如2004年中国银监会通报了涉及河南、广东、贵州三省的多个城市,以及工行、农行、建行的5家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重大票据诈骗案,造成银行资金2.58亿元的严重损失。近年来,中行和建行两个改革试点行的一系列案件被曝光,如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10亿元资金票据诈骗案的发生,不仅给银行和客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金融秩序的稳定。近几年商业银行审计发现的每一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造成损失浪费少则上千万元,多则数亿元。因此,受审计环境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效益审计应该突出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商业银行效益审计应结合实际情况,要围绕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上开展审计,抓住重点,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造成损失浪费等影响银行效益的突出问题,减少和避免商业银行的重大损失和浪费。

  认识之二:揭示商业银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促进其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应成为商业银行效益审计的目标。

  效益审计的目标是查明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各种消极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合法合规、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实现投入产出关系,实现资金运营的现实效益和潜在效益,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自2002年起,我国金融审计围绕“风险、效益、管理”展开,其中已包含相当内容的效益审计成分。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为什么还经常发生重大违法违规和犯罪案件?一方面是由于银行是高风险行业。经营货币的本质属性又决定了银行一旦控制风险失败将产生巨额损失。另一方面是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工作失误、系统故障或内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是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的基础风险之一。同时当前中国银行业在资产规模迅速扩张、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大大改善的同时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管理隐患与内控机制漏洞。因此,目前商业银行效益审计的目标主要是揭示商业银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促进其规范管理、提高效益。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