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肖冬香 时间:2014-01-04
  3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3.1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可以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的载体,具备提供信息、传播信息和引导信息的条件与实力,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利民活动。如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崇尚学习,鼓励农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不同要求,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足够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2]。
  3.2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做好信息服务
  一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打破过去只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单一模式,将图书馆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开放,为广大农村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例如,将部分适合农民使用而在本馆常年利用率不高以及复本过多的书籍赠送给农村图书室,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给有需求的农民用户办理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证,满足他们对科技的需求。二是密切结合本地的农业生产、生活实际及当地的自然状况,对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科研成果及实用性技术、农村文化建设、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等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特色数据库,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三是根据农民信息需求的特点,结合农村实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产品及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如安排专人定期将农民致富信息按果树种植、家禽饲养、特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分类编成题录、汇编、文摘、索引、快讯,及时在网上或信息宣传栏公布;定期搜集整理各级政府出台的最新农业政策以及最新科技信息、供求信息、致富经验等内容编制成小册子免费发给农民;对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的供求信息服务,加快农产品供求的有效对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3]。
  3.3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最大效益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传递渠道畅通、联系广泛的优势,在科技成果向商品和生产力转化中铺路搭桥,通过网站或宣传册等途径将最新、最实用的科技知识传递给农民,实现农民和高校的双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应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学校科研负责人,帮助其科研立项,进行技术攻关,增强高校科研项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积极将学校取得的科研成果信息及时送达农业生产部门,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4],让科技成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
  [1] 李强.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8):183-185.
  [2] 袁代蓉.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4):33-35.
  [3] 周玉芝.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1):99-101.
  [4] 赵财,刘喜,黄晓霞.农业高校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9):37-39,6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