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学到其思维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便更好的掌握和应用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1. 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诸多能力培养中,我认为思维能力培养是核心。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2.1 优化课堂设计,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 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策划人和导演,精心设计每节课,据教学内容创造形象生动教学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
        (2) 鼓励创新,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份肯定,少一分惩罚、少一分指责,,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于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2.2 重视课本知识的挖掘与思辩,保证思维发展的原动力
        知识和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知识,培养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强有力的武器,但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决不是死记硬背而获得的内容。而是指想通悟透其实质,彻底理顺其来龙去脉的逻辑关系,并且能组成有机网络的概念、公式、图案、规律等.如果没有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以保证思维得以正常发展。
        2.3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
        数学的思维训练通常是以解题教学为中心展开的.没有一定量的题练,固然达不到练就过硬解题本领的要求,数学解题中,应就题目的目标、内容、结构、特征等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进行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分析、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1) 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