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对策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刚 时间:2015-01-02

  5.1进行出口食品风险分析
  传统的批批检验检疫模式虽然能够起到相当的把关作用,但是效率低,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对产品及其企业进行分析。对产品本身质量稳定、安全卫生因素风险小、出口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无重大问题、企业水平较高的,在其安全卫生质量体系运行良好并进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实行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减少检验频率。推行过程检验、周期检验和监督检查检验相结合的模式,这样检验检疫人员可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上,加快验放速度,从整体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出口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
  5.2实行全过程监管新模式
  实施从原产地到出境全过程监控的质检管理新模式,注重对原料种养殖基地登记注册监管、原辅料收购验收、产品生产及检测等全过程的监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明确要求,从2006年1月1日,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保鲜和冷冻蔬菜等,原料必须来自于本企业的备案基地;如进口方提出溯源要求或双方签署协议对其原料来源有要求的,其原料将必须来自于本企业的备案基地 。2010年1月1日后,要求出口蔬菜的原料须来自备案基地。要强化对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的监督管理,实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必须来自符合要求的种养殖基地,在出口种养殖基地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种植、养殖。
  5.3加强自身检测能力建设
  由于我国对食品药物残留的研究起步较晚,设备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不高,适应不了国际上药物残留检测项目越来越多的趋势,经我国出入境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口后被测出药物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强自身的检验与检测能力,是检验检疫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特别急迫的就是提高对进出口食品农兽药残、有害残留等项目的检测能力,以满足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的需求,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要尽快提高药物残留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更新仪器设备,推广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5]。
  5.4建立预警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加强,在食品出口中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的指标日益重要。由于人们对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的高毒、高残农药被淘汰,使得当今农药的结构正处在一个调整期,农残指标变化迅速。发达国家和地区频频利用指标来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密切关注进口国的各类标准和法规的变化,及时向有关部分尤其是企业发布预警通知显得尤为重要[6]。
  5.5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
  食品生产者对于食品安全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其行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提高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门槛,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 9000、ISO 14000、HACCP体系等),提高企业的认识,明确其职责,增强企业的自律观念,提高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对其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督,保证其正常运转,并对企业的监测与检测能力进行对比验证,以提高其自检能力。
  5.6加强执法部门间的相互配合
  现行的产地批批检验,口岸零星查验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存在很大的漏洞,极易发生货证不符的情况,一些不法企业利用检验监管模式中存在的漏洞,采取“夹带鲜活产品出境”、“假证通关”、“异地报检骗取换证凭条(单)”等方式,以逃避检验检疫和口岸查验。大量的非法出口食品,不排除通过上述“合法”渠道出境。针对这种情况,总局要求所有的出口食品运输包装上必须加贴检验检疫标识,并在运输包装上加注生产厂家名称、卫生注册登记号、生产批次等内容,产地局在检验时要将此信息全部填写在企业报检信息中。口岸的查验率由原来的1.0%~1.5%增加到20%~30%,实行产地和口岸数据大集中,在产地报检的数据在口岸一样可以看到,在产地对出口食品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口岸严格查验,杜绝“异地报检骗取换证凭条(单)”的现象。建立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对发现问题的企业实施3个月内100%查验制度。3个月内都合格,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将查验比例由100%下降至50%,持续符合者恢复20%的常规查验比例。对于连续不符合者,取消其出口资格。
  与海关实行数据大联合,使得检验检疫一开始的报检数据海关就可以看到,杜绝“假证通关”的现象发生。同时,规范检验检疫机构内部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6参考文献
  [1] 张春新.对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思考与探讨[J].口岸卫生控制,2005,11(3):6.
  [2]王国丰.论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6):6.
  [3] 安洁,杨锐.日本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现状研究[J].中国标准化,2007(12):23-26.
  [4] 张春新,李建军.对出库食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思考和探讨[J].口岸卫生控制,2005,11(3):6-7.
  [5] 赵苏,李江华.食品安全——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食品科学,2004,25(11):368-371.
  [6] 杨小川,李帆.论我国的茶叶出口与食品安全问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5):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