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工湖水景蓝藻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喜新 郝长伟 时间:2015-01-02
  4.2持续高温的气候条件
  藻类繁殖与气温、光照和水文气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当水温达到28 ℃以上时,蓝藻会快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也越长。
  4.3湖水流动过缓
  水体流动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为微生物生存提供有利条件,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相反,水体流动缓慢,生态条件差,为蓝藻的生长、迅速繁殖提供了条件。
  5蓝藻治理
  蓝藻在水体中达到生态平衡时,蓝藻不会大面积地发生。如果富营养化加剧,要科学治理蓝藻,最根本还是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水体污染的治理,包括截断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减少内源性的污染物质和营养、降低营养物质的负荷、控制藻类的异常繁殖、逐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治理蓝藻必须做到综合治理,从中找出刺激蓝藻生长的关键因素,采取科学治理蓝藻的措施,让受污染的水体恢复原貌[6-7]。
  5.1第1阶段——化学、物理法杀藻、除藻
  蓝藻大发生后治理水体,在除藻剂的选择上应从水体和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不能选用金属盐类和有机药剂。
  5.1.1化学防治。①使用硫酸铜等传统杀藻剂。这种方法有一定生态学风险,直接威胁鱼类和浮游动物的生存。②使用明矾浆。相对快速、安全,但使用量大,通常表层水中的浓度达到20 mg/kg以上才有除藻效果,大面积水域施工有一定难度;而且明矾浆除藻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③漂白粉、石灰、聚合铝、铁盐等。使用石灰水的方法会改变水体的pH值,使水质变差;漂白粉、聚合铝作为杀藻的应急处理方法,可临时使用,但只治标,不治本;铁盐会增加水的色度。值得注意的是用化学制剂治理蓝藻,主要是用于蓝藻大面积突然性暴发,这种方法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实际应用中不提倡使用。
  5.1.2物理防治。①机械捞藻法。在除藻开始阶段,利用人工打捞或机械清除,虽对水面没有二次污染,但在治理效果上不显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景观。②换水法。引进新的水源,会引起污染源的重新污染。这种污染转移的做法,会将污染转嫁给其他地区,造成更多地区水质的恶化。另外,还有疏浚底泥、稀释冲刷、人工循环和消除滞水层等方法。
  5.2第2阶段——生物抑藻
  生物性措施是指利用细菌、水生物吸收氨、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达到去除水中营养物质的方法,其特点是有利于建立生态平衡。如利用微生物菌株,吸收水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在转化有机物的过程中微生物得到大量繁殖,从而形成“微生物—浮游生物—鱼类”这一食物链为主体的微生态系统,达到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
  近几年,发现一种新的治理方法,即利用超声波的生物效应(机械振动、声流和空化效应,能够造成生物细胞组织的损伤、断裂或粉碎)高效节能地破坏蓝藻复合物的组成,或抑制其生物合成,从而抑制光合作用,达到抑制蓝藻生长、防止水华暴发的目的。
  5.3第3阶段——生态治藻
  对抑制蓝藻生长,初步恢复微生态的水体,建立高层次的生态平衡。可适量养殖滤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如鲢、鳙等,摄食利用蓝绿藻,或栽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减少水体肥度。
  6参考文献
  [1] 顾恩华,石文甲,董树海.浅谈湖泊水岸富营养化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3(1):28.
  [2] 沈摄芬,蔡庆华.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20(2):131-138.
  [3] 习胡川,康升云.蓝藻发生与控制方法初探[J].江西水产科技,2001(4):35-37.
  [4] 陆开宏,姿维金,苏尚安.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与修复的环境生态工程——利用明矶装和鱼类控制桥墩水库蓝藻水华[J].环境科学学报,2002(6):732-737.
  [5] 马为民,孙莉,钱志萍,等.三种高等水生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01-102.
  [6] 张青,李东娟.陶然亭公园湖水蓝藻治理初探[J].中国园林,2004(11):54-56.
  [7] 郝红伟,陈以方,吴敏生,等.低频率高频超声抑制蓝藻生长的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3(l):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