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曹秀敏 张明 李延龙 熊法亭

  摘要介绍了河南省各地市甘薯种植区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甘薯种植区的农户提供有效的防病技术服务。
  关键词甘薯;茎线虫病;发生;防治
  
  甘薯茎线虫隶属动物界无脊椎动物门线虫纲茎线虫属(Ditylenchus)。该线虫的雌雄成虫属同形,只是雌成虫略显粗长,体形都是线条形,细长,两头稍尖,乳白色半透明,尾端狭小呈圆椎形。1条雌虫平均每次产卵1~3粒,共可产100~200粒卵。甘薯茎线虫在环境条件适宜时20~30 d可完成1代,一般在2 ℃时开始活动,7 ℃以上可产卵,其生长发育以及危害的适温区为25~30 ℃。该线虫1937年由日本传入我国,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由甘薯茎线虫引起的病害可使甘薯减产两三成,严重地块可减产八九成,甚至绝收。现将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危害症状
  甘薯茎线虫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薯块上,其次是种苗和茎蔓。其发病初期和中期,一般不会对生长带来明显的影响,到后期和发病严重时,植株才表现出生长不良的症状,如薯块变小、畸形,植株发黄、枯死,薯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1.1苗期症状
  苗期发病一般表现为出苗少,而且黄苗多。线虫主要危害小苗基部的白色部分,并出现污绿色的斑驳。此时剖析小苗茎基部,会发现里面有褐色空隙,髓部呈褐色干腐状,严重者中空到顶 。
  1.2生长期症状
  大田生长前期没有明显症状,直到中后期症状才逐渐显现出来。地上部近地表5~7 cm处的茎蔓基部常出现褐色龟裂斑,髓部呈中空褐色,严重者中空到顶 。病株表现为茎蔓变短,叶片失绿,主茎生长点干缩,造成全株死亡。地下部,感病的薯块表现出2种症状,即“糠皮型”和“糠心型”。如线虫是直接以吻针刺破薯块的外表皮进入皮层组织,短时间内薯块外表皮就会变成污青色,并出现小的裂口,杂菌借机侵入,使皮层组织变褐发软呈糠皮状。如线虫是由种薯和种苗带病传染,则一般是侵入薯块中心,由内向外扩展,内部呈白粉状糠斑,进而变为褐白相间的干腐,最后整个薯块变成褐色糠心状。糠心和糠皮可同时发生,互为转换,混合发展。
  1.3贮藏期症状
  薯块贮藏期间,如果贮藏的温度、湿度环境条件合适,则一些田间感病的薯块可以继续被甘薯茎线虫为害,且与贮藏期间的其他易发病害混合发生,从而导致人们常说的“烂窖”。
  2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调查发现,甘薯茎线虫病主要通过种薯、种苗、土壤、未腐熟的粪肥、未经消毒的农具和水流等途径传播,带病旧苗床育苗及引进、调运的带病种薯、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其发病规律为:春薯重于夏薯,连作重于轮作,旱薄地重于肥水地,阴坡重于阳坡,丘陵旱地和沙质壤土发病最重。
  3综合防治措施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采用物理、生物、化学及其他生态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相互配合,防、治兼顾,把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不给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最终使农业生态系统、经济、社会效益达到最优。
  3.1加强检疫
  甘薯茎线虫病在山东省已被列为地方检疫对象,因此,在各地区也要引起重视,特别在引进、调运甘薯薯块、秧苗和相关产品时,要严禁从疫病地区引进和调入,对调进调出的产品严格进行检疫,一旦发现,应及时做销毁处理,杜绝危险性的病、虫传入蔓延[1]。
  3.2农业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基地。一般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地块作留种基地,种植无病秧苗,并施无病肥料,浇无病水,还要注意防治其他地下害虫[2]。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高抗茎线虫病的济薯10号、鲁薯3号、苏薯8号、豫薯13、豫薯12、平薯3号等,加强管理,育种、繁种单位要对优良抗病品种坚持提纯,保持或提高其优良种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