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新组合Ⅱ优明1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斌兵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Ⅱ优明118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管水、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为Ⅱ优明118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稻;Ⅱ优明11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Ⅱ优明118系三明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选恢复系明恢118组配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作中稻栽培有丰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在福安市溪潭镇洪口村作中稻种植,并在全市推广。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该组合在福安市溪潭镇洪口村进行中稻种植,表现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分蘖力较强,着粒较密,后期转色好,有效穗数15万~17万穗/hm2,株高115~120 cm,穗长23~25 cm,每穗总粒数150~180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5~27 g。
  1.2生育期
  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品种,2009年在福安市溪潭镇洪口村进行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5 d,比对照汕优63迟熟4 d,在福安市其他乡镇多点调查,均表现出产量高、丰产的特点。
  1.3抗逆性
  该品种在福安市试种3年,表现为耐肥抗倒伏,田间未发现叶瘟和穗颈瘟,较抗纹枯病,耐寒性较好,后期较耐高温,适应性强。
  1.4稻米品质
  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8%,精米率70.4%,整精米率67.2%,粒长6.0 mm,垩白率17.0%,垩白度4.9%,透明度1级,碱消值3.2级,胶稠度47.0 mm,直链淀粉含量21.5%,蛋白质含量6.8%,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
  1.5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产量8 718.15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中稻A组续试,平均产量8 523.45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3%,达极显著水平。2年平均产量8 620.8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10%;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267.15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2007年在福安市溪潭镇洪口村种植户陈福生试种0.19 hm2,平均产量8 584.5 kg/hm2。2009年在福安市溪潭镇洪口村进行中稻种植示范5.1 hm2,经实割测产验收,平均产量8 718 kg/hm2。2009年在上白石乡财洪村推广种植3.4 hm2,经实割测产验收,平均产量8 527.5 kg/hm2。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Ⅱ优明118在福安市作中稻种植,播种期宜安排在5月上旬。播种时应注意稀播匀播,秧田量为150~180 kg/hm2,大田用种量为15.0~18.0kg/hm2,秧田要施足基肥,一般施尿素135~150 kg/hm2、过磷酸钙300~330 kg/hm2、氯化钾75 kg/hm2 [1]。当秧苗长至1叶1心时,施尿素75 kg/hm2作断乳肥,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 kg/hm2对水1 500 kg/hm2喷施秧苗。此外,还应注意防治苗叶瘟、稻蓟马、稻叶蝉等病虫害,培育矮壮多蘖秧苗。
  2.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6月上旬,当秧龄达30 d左右时,即可大田移栽。Ⅱ优明118 分蘖力中等,要注意合理密植,每穴2粒谷,达1.4万~1.6万丛/hm2左右,基本苗掌握在120万~150万株/hm2,提倡带土浅插,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长,争取足穗大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