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粮食生产的格局变化及发展潜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周钦辉 杨苏岷 巩普亚 韩从道 孙鹏

  摘要:通过对新沂市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情况及其格局变化进行回顾,明确指出今后新沂市粮食生产的发展潜力与前景。
  关键词: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发展潜力;江苏新沂
  
  1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情况回顾
  1.1粮食总面积变化
  1978—1992年粮食播种面积总趋势是逐年增加。1978年新沂市粮食播种面积10.295万hm2,到1992年播种面积达11.626万hm2,以1984年播种面积最大,为12.777万hm2。这15年平均播种面积11.568万hm2。1993—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总趋势是逐年下降。1993年播种面积10.439万hm2,2004年播种面积降至5.889万hm2,这12年平均年播种面积7.851万hm2。2005—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其中2005年为6.271万hm2,2006年为6.647万hm2, 2007年为8.349万hm2。综上,1978—2007年,新沂市粮食播种面积总趋势经历了由增到减再恢复增长的过程。粮食播种面积最大是1984年,播种面积12.777万hm2,最小是2003年,播种面积只有5.860万hm2
  1.2粮食产量变化
  1.2.1平均产量。1978—2007年全市粮食平均产量总体趋势为逐年增加,1978年最低,平均产量为3 057.0 kg/hm2;1999年最高,平均产量为6 540.0 kg/hm2;2007年平均产量为5 619.0 kg/hm2
  1.2.2总产量。1978—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呈增-平稳-减-增趋势。1978—1989年总产逐年增加,1990—1997年总产量平稳,1998—2005年总产下降,2005年之后总产又开始增加。总产量最低年份是2003年,为25.74万t,总产量最高年份是2007年,为47.65万t。
  1.3不同作物面积和产量变化
  1.3.1水稻。一是种植面积。面积变化呈增-减-平稳-减-增趋势。1978—1981年面积逐年增加,1982—1987年逐年减少,1988—2000年面积稳定,2001—2007年面积逐年增加。面积最大年份是1980年,为3.520万hm2;面积最小年份是2003年,为1.994万hm2。二是产量。产量最低年份是1978年,为4 710.0 kg/hm2;产量最高年份是1996年,为9 168.0 kg/hm2。总产量最低年份是1978年,为10.78万t;总产最高是1998年,为23.91万t。
  1.3.2小麦。一是种植面积。面积变化呈增-平稳-减-增趋势。1978—1984年面积逐年增加,1985—1992年面积比较平稳,1993—2003年面积逐年下降,2004年至今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3年种植面积最小,只有2.312万hm2;1984年种植面积最大,为5.591万hm2。二是产量。平均产量呈增-减-增趋势,1978—1996年平均产量逐年增加,最低年份是1997年,为2 650.5 kg/hm2。1998—2007年平均产量逐年增加,最高是1999年,为5 610.0 kg/hm2。总产量同样呈增-减-增趋势,1978—1996年递增,1997年减产,自1998总产量高峰之后至2003年又逐年递减,2004—2007年再呈现递增趋势。总产量最低是2003年,为9.364万t;总产量最高是2007年,为21.921万t。
  1.3.3玉米。一是种植面积。面积由增-平稳-减-增。1978—1983年递增,1984—1995年面积基本稳定,1996—2006年递减,自2007年种植面积恢复增长。种植面积最大年份是2007年,为2.0万hm2;种植面积最小年份是1980年,为5 110 hm2。二是产量。1978—2002年,平均产量呈递增趋势,最低年份是2003年,为2 502.0 kg/hm2,2004—2006年递减,2007年开始回升。总产呈增-减-增趋势。总产量最高是1987年,为13.363万t;总产量最低年份是1978年,为2.221万t。
  2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情况
  2.1粮食集约化水平提高
  1978—1982年,新沂市粮食生产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体生产,粮食产量较低。自1982年实行大包干以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均呈现跨越式发展。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影响,种粮比较效益明显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自2003年以来,随着粮补、直补和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重新恢复,全市粮食产量和总产量也随之连年提高。
  2.2粮食品种结构的优化
  2.2.1水稻。1978年开始推广杂交稻,以汕优2号、南优2号为主,产量一举突破4 500 kg/hm2。1985年汕优63取代汕优2号、南优2号,推广种植15年。至2000年,汕优63被Ⅱ优084取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大面积籼改粳。90年代初粳稻以中国91为主,90年代末以镇稻88为主,2000年后,粳稻品种主要以镇稻99、徐稻3号、徐稻4号和徐稻5号为主,同时扩大推广连粳系列品种。
  2.2.2小麦。1978—1989年,以济南13为主;1990—2000年以陕农7859为主,90年代后以陕229为主;近年以烟农19、淮麦20为主,搭配种植邯6172和矮抗58等。
  2.2.3玉米。1978—1989年以掖单二号为主;1989—2000年以农大108等为主;2001年以来,以郑单958为主。
  3粮食生产面临的艰巨任务
  未来12年,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新沂市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性矛盾加剧,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市场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弥补全市粮食缺口的空间有限,新沂市必须实现粮食全面自给。虽然新沂市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等不利因素增多,但是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加粮食产量是可以实现的。
  3.1粮食需求刚性增长
  3.1.1粮食总量产需平衡情况。从用途看,口粮消费略有减少,饲料和工业用粮增加,种子用粮基本稳定。虽然当前新沂市粮食总量在保证自给的基础上还有一部分节余,但贡献率和贡献总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在保证7.101万hm2粮食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粮食总产年增3 500 t目标,2010年粮食总产预计为40.88万t,平均产量为3 757.0 kg/hm2;2011年需达到41.23万t,平均产量为3 806.5 kg/hm2,较2010年平均增产1.32%;2012年需达到41.58万t,平均产量为3 854.5 kg/hm2,较2011年平均增产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