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4美洲斑潜蝇
  4.1发生特点
  美洲斑潜蝇原产于巴西。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陆续流行于佛罗里达、夏威夷等地,是美洲蔬菜生产的大敌。1990年传入中国海南,现已遍布全国大部分蔬菜产区,其中部分菜区受斑潜蝇危害日益严重,甚至在某些蔬菜上(如黄瓜等)达到绝产的程度。1993年传入莱阳市穴坊镇西躬家庄村为害蔬菜。主要在温室和冬暖式大棚内越冬,12月至翌年3月中下旬以前为害较轻,3月下旬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数量迅速增加,4—5月是为害的主要时期。在露地蔬菜上,4月田间可以见到由棚室中迁出的成虫,4月中下旬可以见到幼虫为害,至5月下旬一般不造成严重为害。6月上中旬后,随着气候变暖,田间种群数量也迅速增加,进入猖獗为害期,并可持续到8月下旬。之后,种群数量又逐渐下降,10月下旬后,田间难以见到为害。5月由棚室中迁到田间时,降雨多、湿度大,有利于成虫产卵与幼虫的孵出。这种年份发生严重;而5月干旱的年份,后期发生则轻。
  4.2防治措施
  成虫产卵盛期及幼虫低龄期防治。在生产中,每隔1周,清除田间和大棚等设施内的杂草,摘除病叶。一茬收获后,及时彻底地清除残余植株、叶片及杂草。在菜园和大棚、温室等设施内,张挂两面涂有黄色油漆的废弃纤维板或硬纸板(1.0 m×0.2 m),每隔5~7 d涂1层粘油,连续涂若干次。挂375~450块/hm2,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可用1.8%害极灭乳油3 000倍液,或98%巴丹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蝇蛆净2 000倍液,或1.8%爱福丁2 000倍液,或70%灭蝇胺5 000倍液,或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注意轮换使用各种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3]。
  5南美斑潜蝇
  5.1发生特点
  南美斑潜蝇源于南北美洲,1994年传入我国云南,并相继传入山东省,1994年列入山东省植物检疫对象。1998年10月在莱阳冯格庄镇桃源庄村发现。主要在冬暖式大棚中越冬,成虫于2月下旬虫口密度迅速上升,3月后便可造成严重为害,并可持续到5月中旬前后。在露地蔬菜上,于4月上中旬可见到由棚室中迁出的成虫为害菜苗;5月中下旬后数量激增,并造成为害;至6月下旬后,由于气温高等诸多原因,数量迅速下降。至9月以后,种群数量又开始上升,10月后陆续迁移到秋延迟的大弓棚中为害,亦可造成较大的损失;在冬暖式大棚中发生的个体,12月常可大发生,进入1月后,由于温度较低,数量又趋下降。
  5.2防治措施
  南美斑潜蝇防治措施同美洲斑潜蝇。
  6美国白蛾
  6.1发生特点
  美国白蛾是一种以危害绿色植物为主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也称秋幕毛虫、网幕毛虫。原发生于北美洲,1940年传入欧洲,1945年从美国传入日本;1957年侵入朝鲜;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1982年7月山东省荣成市石岛镇发现,2004年6月在莱阳市羊郡镇西埠前发现为害法国梧桐。美国白蛾在莱阳市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瓦、石块下、墙缝、树皮裂缝或浅土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羽化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1代比较整齐,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2、第3代虫态不整齐,世代重叠,幼虫高峰期分别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化蛹[4]。
  6.2防治措施
  卵孵化盛期及每代幼虫1~3龄期防治。对以分散的幼虫喷洒1.2%苦烟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溶液剂等药物防治,禁止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以防美国白蛾幼虫产生抗药性。在蛹期使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蛹,进行生物防治。白蛾周氏啮小蜂培养在柞蚕蛹里,一个蛹能出4 000多头小峰,它能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导致蛹死亡。7月上中旬看到美国白蛾第1代老熟幼虫开始爬枝、干上化蛹时,即可在枝或干上(以手能够到方便为准)挂柞蚕蛹,3 d后挂第2次。村庄树木每棵发生树挂1个柞蚕蛹;成行成片树木,每隔1行、每行隔3棵挂1个柞蚕蛹。
  7参考文献
  [1] 杜建华.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79,183.
  [2] 侯启昌,陈汉杰.河南省苹果绵蚜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8(10):92-93.
  [3] 王慧雄,全小翀.如何综合防治美洲斑潜蝇[J].河北农业科技,2008(15):19.
  [4] 刘华,孙学明,史善坤,等.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0(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