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简易分类的实践与再认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兆明 时间:2014-04-25
  职能简易分类方法是档案分类实践的产物。如果人们认为,档案分类实践应当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并谋求在实践中对传统档案分类方法创新,那么,人们就应当进行视野开阔的、具有明确目标的并在相应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笔者在本文中关于职能简易分类的实践与认识,便具有这样的特点。
  
  一、档案分类实践视野与简约化实践
  
  实践视野是职能简易分类实践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以往的许多档案分类实践,由于不能摆脱狭隘性,由于实践领域不能充分扩展,只是在本专业、甚至本专业某一领域单打苦斗,其实践犹如画地为牢,其认识如井底之蛙。某些人尽管研究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档案分类理论,尽管几十年的长期实践中苦苦思索,在反复挫折中一再寻求而少有收获,究其根源,是实践视野的局限性严重阻滞了实践创新成果的产生。人们的视野只有是广阔的,才能放开眼界,广纳博取,兼容并蓄,触类旁通;人们只有运用多学科知识与多门类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实践、深入实践,运用联想与跨越、实在与虚拟、复杂与简约等方法推动实践步伐的前进,才能有所感悟,实现档案分类认识的飞跃与实践的创新。
  档案分类实践的领域包括实践广度和实践深度两个方面。分类实践的广度在理论上是无限的,它绝不仅仅局限于档案分类,甚至档案管理这一社会专业活动的领域。档案分类实践的深度也是无限的,它也绝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人们对于档案分类已有的认识,而更取决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逐渐展开人们档案分类实践视野的广度与深度,是实现档案分类实践创新与理论突破的必由之路。广域的档案分类实践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与曲折性。而复杂与曲折的实践过程应当导致简约实践目标的实现。科学家研究任何项目或试图发明任何科学成果,其目的是将这些项目成果变成大众的简易再实践而达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之目的。蒸汽机、计算机的研究过程是复杂与充满挫折的,而这些机器或物品的使用却是简单容易的。从事档案分类复杂与曲折的实践,其目的就是从实践中获得简易档案分类方法,推动档案分类实践走向简约化大众化之路。
  
  二、探求档案分类认识的“源”,把握好档案分类实践的“势”
  
  档案分类形成的社会本源是什么?社会管理与劳动分工具体区别的依据是什么?表述人类社会活动区域的标志是什么?笔者认为,职能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稳定、最悠久、最客观准确的特征,是人们区别社会活动领域的主要标志,是表述社会活动与劳动分工的依据,是表述档案类别的基本方法。职能是档案分类形成的社会本源,职能分类理论应当成为档案分类认识的主导思想与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
  档案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带有深刻的社会职能烙印,档案类别应当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人类社会劳动的历史线索,应当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区分相一致,因此,档案分类应当与社会管理职能与劳动分工的划分保持统一。采用职能分类,是档案分类与人类社会职能相统一的客观需要,按职能划分目录应当是档案分类的首选,是档案分类实践应当仅仅把握住的“源”。
  那么,什么是档案分类实践应当把握的“势”呢?
  纵观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近三十年的历史,纵观发达国家几十年行政体制演变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部门职能的高度概括是行政体制改革或发生变化的基本势态,设置职能集约化的行政部门是提高国家机关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笔者将中美两国政府部门设置作一简单比较:中国设置农业部、林业总局、水利部,美国只设置农业部;中国设置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美国只设置运输部;中国在煤炭、石油、核能、天然气等具体职能领域设置若干部门,美国只有能源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报告中提出要求:“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大部门体制”就是对政府机构行政职能的集约化,是精简政府机构,合并部门职能的重要举措。在简约成为社会时尚之后,档案分类实践如何把握好这个“势”呢?
  明其源而知其势。档案分类实践应当选择职能分类方法作为路径,并将此种方法改革为简单易行的档案分类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分类工作需要。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