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王莹 陈广红 李振宇 刘圆

  摘要:总结了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包括做好产前控制、强化生产过程以及加强产后控制工作等内容,以期为制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制种;产前控制;生产过程;产后控制
  
  两系杂交稻由于母本为一系两用,简化了繁殖、制种程序,扩大了繁殖田、制种田和杂交稻生产田的比例,降低了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但在制种环节中还有一些技术问题制约着两系杂交稻的发展。水稻两系种子生产是一项技术强、环节多、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工作,质量意识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亲本繁殖、大田生产和精选加工过程中,切实加强对两系制种的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按杂交水稻制种操作程序进行生产,按《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1~6-1995)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4401.1-1996)对种子进行检测,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才能使两系杂交稻种子质量稳步提高。现将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简述如下。
  1做好产前控制
  1.1选用高纯度亲本种子
  选用优质亲本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前提,亲本种子纯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杂交稻种子的质量和产量。选用高纯度亲本种子,可以避免田间因大量去杂耗工、耗时,降低产量,更重要的是防止杂株间相互窜粉,危害杂种后代。用于制种的亲本纯度,父本应达到99.9%,母本应达到99.5%。在选用优质亲本的同时,更要注意对亲本的提纯复壮,防止由于反复使用同一种源而出现“杂而不优”的现象[1]。尤其是两系母本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一般属多基因性状,随着繁殖世代的递增,群体内产生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高的个体,并且在群体内的比例逐代扩大,导致群体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向上漂移。因此,必须严格选用按光敏不育系提纯和原种生产程序及方法生产出来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原种种子。
  1.2建好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的好坏是决定种子质量和产量高低的首要条件,杂交制种主要靠有效地提高异交率获得产量,其与栽培条件、土壤结构和气候条件(温、光、水、风等)有密切关系。理想的生产基地要求隔离条件优越,土壤性状良好,排灌系统完善,气候条件适宜,基础设施配套(如晒场、仓库、烘干机、精选机等),还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队伍。同一品种最好能集中连片,以利于隔离和技术指导。为了防止窜粉,必须严格搞好制种隔离。一般可采用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空间隔离要求与同类作物之间的间隔在200 m以上,而时间隔离则是利用同类作物抽穗期错开,使花期间隔20 d以上,从而达到隔离的目的。规划隔离时必须实地考察,做好记录,在移栽父本时要严格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隔离区及时纠正[2]。
  1.3配套栽培技术
  两系制种栽培技术与三系制种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因两系母本的育性是随光、温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栽培管理上要保证母本群体的一致性,主茎和分蘖穗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的差距要小;栽培上要求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以增加基本苗,培育整齐度高的多穗型母本群体;在母本达到预期穗数时要及时晒田,晒田程度一定要达到促根、壮秆、控制后发高位小分蘖穗的要求,以免出现后发小分蘖穗自交结实的现象。
  2强化生产过程
  2.1安排好2个安全期
  不育系是光、温敏核不育类型,在安排制种的季节、时段上,除要像三系制种那样,还要考虑到2个安全期的气候条件。一是育性转换安全期。它直接影响到制种的纯度,决定制种的成败。要求在幼穗分化Ⅳ~Ⅵ期(抽穗前7~20 d)日平均气温不得连续3 d低于24 ℃,最低气温不得低于20 ℃,确保不育系育性充分表达。因此,在制种时必须对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具体育性转换安全期有充分的了解,要选择低温天气出现频率极低的地域和时段,安排好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安全期,以满足育性转换期对温度的需求。二是抽穗扬花授粉安全期。它直接影响制种产量,也影响着种子纯度。抽穗扬花期要避开以下不利气候条件:连续3 d日平均气温≤23 ℃或≥30 ℃,连续3 d日平均湿度≤70%或≥90%或连续3 d整日阴雨。时间要达到40d以上,即日平均气温≤30 ℃、≥24 ℃的日期至少需要40 d(育性转换期20 d,抽穗扬花授粉期15 d,不同年份的可能波动5 d)。实际操作时根据当地历年气象资料以及组合生育期长短,确定播种期,以确保育性转换期和抽穗扬花授粉期的安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