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毕于静 王新 李世昌 翟登志

  摘要阐述了丰县苹果产业的优势、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丰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产业;优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丰县
  
  1丰县苹果产业的优势
  一是自然资源优势。徐州市与苏南比较,日照时数多,年总辐射量大,春季光照充足,有利于果树稳健生产,适时成花。秋季温差较大,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与北部鲁北、河北等相比,物候期早,丰县红富士苹果普遍比山东、辽宁果品提前10~20 d上市。特别是丰县选育和引进的富士苹果丰富1号、宏前富士比普通富士提前1个月成熟。二是区位优势。徐州市与东南市场距离近,流通成本低;同时水、陆、空交通发达,对果品的南销北运都极为有利。三是产业基础与群众生产习惯。徐州是我国传统的果品产区,果品生产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条件好,有利于果品生产的发展。
  2发展现状
  2.1品种不断更新
  近年来,通过选育、引进试栽新品种,使品种调整有新的提高,技术储备也较为雄厚,选育出了一批适宜丰县气候条件的中晚熟红富士苹果品种,如烟富3、烟富6、弘前富士、丰富1号、苏富等;其中丰富1号和苏富是丰县选育成功的中晚熟、易着色富士苹果优良品种,目前已有一定面积栽培且已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2.2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技术方面,丰县果树正逐步由常规生产向优质生产技术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周年修剪、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优质生产技术措施得到较为普遍实施,优质果品率每年都得以提高,精品管理果园呈现增多趋势,果品高效益逐渐凸显,效益在15万元/hm2以上的果园层出不穷。
  2.3营销网络逐渐完善
  1990—2009年,丰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0届“中国·丰县红富士苹果节”,对外宣传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几十年果品生产与销售,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果品营销网络,丰县建成了全国知名的中华果都网站,2 000多名果品销售能手注册了会员建立了个人网页。
  2.4贮藏加工能力逐渐提高
  在果品生产主产区,推广和普及了半地下通风贮藏窖。近年来又建立了一批恒温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果品集中上市的压力。据统计,丰县年产果品逾50万t,贮藏加工能力约40万t,占果品总产的70%以上。通过果品短期贮存和加工,大大提高了果品生产的附加值。
  2.5技术指导逐渐加强
  近年来,丰县果树技术指导站、果树研究所等县级技术指导机构人员责任到镇、到园块,每名技术干部都建立了果品生产责任体系。每个镇农技推广中心都有3~5名果树技术推广干部。每个生产园块都确立了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户,示范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从机构上建立了县、镇二级服务体系,果品生产环节的技术推广网络有了明显的加强。
  3存在的问题
  3.1气候条件变化给优质果生产带来难度
  苹果最适宜的生态指标中,大于35 ℃的天数要小于6 d,年降雨量为560~750 mm,过去丰县平均降雨量约730 mm,而2003—2008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 000 mm。丰县近几年气温增高、连年多雨,影响了果实品质。降雨量增加不仅使病害加重,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影响果实品质,使果品生产特别是果品优质生产难度加大。
  3.2果园水利、道路基础设施薄弱,物价上涨,果品价格低
  虽然多年来丰县果园也建设了一批水利设施,但大面积果园水利设施标准低、老化失修,排水系统不通畅,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另外,果园道路也残缺不全。近几年果品价格偏低,又连遇水涝灾害,果农收入减少,投入降低,果园平均投入不足1.2万元/hm2,只有常规生产投入额的1/2。物价上涨,果树生产成本增高,果品生产比例效益下降,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果树生产的投入。
  3.3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果树产业在树种、品种结构调整方面进展较为缓慢,存在着一些适宜树种不成规模、一些试栽成功的新品种更新步伐慢的现象。树种品种结构不尽合理,造成果树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晚熟红富士苹果面积占果树总面积的70%,早中熟比重偏小,仅占30%,由此造成果品上市过于集中,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了产业效益。
  3.4果品生产新技术应用不平衡,科技队伍弱化,科技服务不到位
  在近2万hm2红富士果园中,粗放管理园、常规生产园、优质生产园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果园兼而有之。果园管理差异大,导致丰县果品总体生产水平提高较慢,总体生产水平不高,果品效益悬殊差距大。具体表现在:优质、精品生产园块少,果品优质率低,果品出口总量小,果农重产量、轻质量的群体较大,造成果品质量相对下降,果树面积相对萎缩。果品要高产、优质、高效,必须靠科技、靠投入。近年来,省、市水果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的资金缺乏,活动也大大减少,使许多实用新技术难以推广普及。果园投入少,各种无公害优质生产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果品产业基地,丰县还没有一座气调库,恒温库库容量少,没有果品处理、分级包装线,产业化水平不高,竞争力相对较弱。
  3.5品牌意识淡薄,营销体系薄弱,果品市场竞争力弱
  在现有的基础应用上,没有有效地整合丰县有形和无形的资产,使之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大沙河”品牌上,产权不明晰,使用不规范,存在乱用现象。丰县果树生产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组织性差,削弱了终端产品的市场开拓和竞争力。多年以来只注重生产环节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忽略了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特别是对产品的销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调研不够,对销售环节的支持和投入较少,销售人才、销售网络未形成规模,严重影响了果品的外销。在农产品市场放开后,果农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一家一户的果农因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往往是被动接受市场把握不准,没有与企业进行价格谈判的对等地位,市场的价格。个体经营、小农意识、组织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丰县果品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偏弱。
  3.6农药用量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优质生产技术推广受限制
  果树喷药频繁,用药量大,严重影响果品的食用安全。另外,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仅为0.75%,而适合优质果生产的有机质含量要在1.5%以上,适宜的pH值为5.7~7.0。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投入由无价到有价、高价,限制了劳动密集型果品优质生产技术的发挥,果农的劳力、精力投入不到位,果品生产严重滑坡。青壮年出外打工,果园的管理者变成了老弱妇,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水平明显下降,造成果品优质生产技术难以推广和实施。
  4发展思路
  4.1科学制订果品现代化发展规划,引领果品业发展
  政府和主管部门要确立把徐州作为全省果品业现代化重要示范区的思想观念,组织高水平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科学制订徐州果品业发展规划。从品种定向、区域布局、科技工作、专业合作、贮藏加工、市场建设、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规划要有可操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重在落实。通过规划实施把徐州市果业做精、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果品产业在徐州经济总量中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