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山核桃蛀干性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新峰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宁国市山核桃蛀干性害虫的发生情况、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总结其防治技术,以期为宁国山核桃蛀干性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核桃;蛀干性害虫;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安徽宁国

  
  山核桃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干果和木本油料,主要分布区在皖浙交界的天目山系和黄山山脉的余脉,生长海拔在50~1 200 m,为高大的落叶乔木,是集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经济树种。山核桃已成为临安、宁国等地农民的摇钱树和致富树。安徽宁国市是“中国山核桃之乡”,现有山核桃面积2.07万hm2,2009年产量9 000 t,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40%,为全国第二、安徽第一。据调查,目前山核桃蛀干性害虫危害日益严重,造成幼树死亡、成林减产,且蛀干性害虫初期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防治困难,成为制约产区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果农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此,根据宁国市山核桃蛀干性害虫的发生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发生情况
  山核桃蛀干性害虫主要有天牛科的云斑天牛、桑天牛、橙斑白条天牛、山核桃枝天牛、皱绿天牛,木蠹蛾科的咖啡木蠹蛾以及一些吉丁虫种类,其中宁国市常见的危害最重的是云斑天牛、桑天牛和咖啡木蠹蛾[1]。据统计宁国市每年发生的蛀干性害虫在山核桃林中的发生面积约为533.33 hm2,危害严重的林分虫株率为8%,而被云斑天牛危害严重的地方,中幼龄期山核桃死亡率每年可达5%以上,成林因咖啡木蠹蛾危害造成减产的甚至达到20%。
  2危害特点
  山核桃结果期可长达100年,从栽植到进入盛果期一般需要20年,而在这期间却是蛀干性害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蛀干性害虫破坏树干和树枝的韧皮层和木质部,使枝叶得不到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而逐渐枯黄死亡,在风力作用下易由虫蛀部位折断,受害严重的林木在树干基部受害造成整株死亡。
  山核桃蛀干性害虫以幼虫越冬为主,成虫在枝梢或枝干的韧皮层上产卵,然后孵化出的幼虫蛀入木质部或髓心为害,一般有多个排粪孔。天牛幼虫在树干或枝条内的危害时间长达1~2年,能使枝条或树干整个死亡,天牛成虫羽化后在树的枝梢进行啃食补充营养,常造成嫩梢枯死。上述5种害虫都具中等趋光性。蛀干性害虫的虫口密度虽然不高,但经常是一条虫造成一棵树或一个枝干死亡,因此对山核桃林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咖啡木蠹蛾危害二年生以上的苗木及中幼龄树的主干、主梢和主要分枝,使危害部位以上部分枯死,苗木有的能蛀食到根部造成全株枯死;天牛主要危害长势良好的中幼树,云斑天牛危害树的基部,其他几种天牛危害树的主梢及侧枝,三至四年生以下的苗木很少危害。危害部位以下大都能重新萌芽。咖啡木蠹蛾危害成林一至二年生的粗壮结果枝条,造成结果枝枯死,产量减少;天牛类在成林中不危害主干,危害少量枝条,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3发生规律
  3.1云斑天牛
  云斑天牛发生2~3年1代,以虫、蛹及成虫越冬。成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出现[2]。成虫在树干基部5 cm以上,咬一至多个蚕豆般大小的刻槽,将卵产在刻槽内,初孵幼虫啃食韧皮部,后向里或向下蛀入树皮的内皮层及木质部的表层,到达主根及树干基部的树皮内迂回蛀食;粪便如潮湿的木屑状,堆积在蛀道内,部分木屑外露,被害部分树皮外胀、纵裂、变黑,使树体流出褐色液体(有酒糟味),树基上部逐渐枯死,少数基部能重新萌芽,如果基部有萌芽或不到结果年限而开始结果,则树干部位已受虫危害。有的幼树被害部位很低,甚至与地面相平,而树皮外胀又不明显,木屑落在树根部而又被泥土和杂草覆盖不易发现,因此在检查防治时要仔细地扒开树基的杂草和泥土。
  3.2桑天牛
  桑天牛2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蛀道内越冬,第3年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上中旬雌虫在枝条分叉处上方咬一“U”型产卵痕,内产1个小米粒样的卵,7月下旬孵化幼虫蛀入木质部并向下部逐渐为害,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1个圆形孔,排出细粉状湿润虫粪。幼虫经过2个冬天后蛀入粗枝主干或幼树主干造成树势衰弱,严重的整株死亡。成虫必须取食桑、构、柘等桑科植物嫩梢树皮,才能完成发育至产卵,被害伤疤呈不规则条块状,伤疤边缘残留绒毛状纤维物,如枝条四周皮层被害,即凋萎枯裂。昼夜均取食,有假死性,极易捕捉。
  3.3山核桃枝天牛
  山核桃枝天牛1年1代,以老熟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是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在当年新梢皮层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入一至三年生枝条髓心,自上向下为害,枝条常被蛀空,使上部枝叶凋萎枯死;7—8月是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林内较易发现被害的枯死枝条并在风大或采摘山核桃时折断。
  3.4皱绿天牛
  皱绿天牛1年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幼虫便开始活动取食,成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活动,卵多产壮年树上部枝条皮层内。小幼虫在皮部环状取食,再逐渐蛀入木质部,随虫长大,由上往下蛀食,隔一段距离有1排粪孔,排出木屑、粪便,并流黄水。树的被害部位较高,蛀道环状或纵横交错,被害树春季抽叶较迟,叶小而黄,有的树干被蛀风折成无头树。
  3.5咖啡木蠹蛾
  该害虫1年1代,越冬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恢复活动,成虫6月中下旬羽化,白天静伏,有趋光性,成虫的卵成块产于旧虫道内或树皮缝、嫩梢及芽腋处,每雌产卵平均200~300粒。幼虫先蛀叶柄基部,再蛀枝干,在木质部与皮层之间环蛀一周,然后蛀入髓心成隧道,并由上向下蛀食,每隔一段距离向外咬1排粪孔将红色粪便和木屑排出。被害枝上部枝条枯死,幼虫又在枯枝内向上蛀食。8月果实即将成熟时遇风折断挂在树上十分显眼,少数皮被撕裂而落地,将枯枝破开可见红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5~47 mm。受害幼树和苗木可蛀到主干甚至根部,引起全株枯死。
  4防治技术
  4.1防治方法和药物的选择
  目前宁国市已初步建立了山核桃质量标准体系,通过了国家原产地认证,确立为山核桃国家标准化示范区,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注意防治过程对环境和产品的影响。为生产山核桃绿色有机食品,树立宁国山核桃之乡的品牌形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山核桃蛀干性害虫的生活方式隐藏,天敌种类少,对其种群的控制能力差,受自然因素的干扰少,山核桃蛀干性害虫的产卵数量较多,但是虫口密度却很低,这与天敌帮忙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强化各种防治措施的综合协调,大力提倡生物防治和其他无公害防治措施,将防治重点时期放在成虫产卵期、幼虫初孵期,以人工、物理方法进行微观、局部的治理、保护和利用天敌、林业技术措施为主,辅以生物农药防治,如成虫捕捉、人工杀死幼虫、清理枯死枝条、使用杀虫灯等。坚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污染环境的农药,而是选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烟碱乳油、鱼藤酮、杀虫双、阿维菌素、白僵菌、Bt等。
  4.2人工物理防治
  每年的6—7月在每棵树的树基、主干及主要分枝处仔细查看产卵刻槽,发现产卵刻槽就用刀背或木锤在产卵刻槽处用力敲几下,将里面产的卵或幼虫敲死;同时用吡虫啉、菊酯类、氯胺磷、阿维菌素、苦参烟碱乳油等杀虫剂加黄泥或动物油混合在涂抹刻槽处以确保杀死虫卵。在每年的夏、秋季节仔细检查每棵树,发现有被危害枯死枝条的及时进行清理烧毁或将枝条破开将里面的幼虫杀死,枯死枝条部位高的可用高枝剪。如果是幼年树被剪部位以下还能重新萌芽。利用天牛和木蠹蛾成虫的趋光习性,在5—7月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连用2年以后效果明显。云斑天牛等成虫个体较大,行动迟缓,且有假死性,容易捕捉,因此也可在成虫羽化进行补充营养时人工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