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僵苗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闫显会 陈善杰 汤三明

  摘要介绍了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僵苗症状,分析了僵苗迟发或不发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实现早栽早发、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麦后移栽棉;僵苗;症状;原因;应对措施;鄂北棉区
  
  麦后移栽棉是前茬小麦收获后棉花育苗移栽的一种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解决了麦棉套作田小麦机械化收获和麦田预留棉行整地、移栽等投入大、费工费时的障碍因素,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及维持棉花面积、总产的稳定。近几年来,在鄂北棉区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的棉花栽培模式,但麦后移栽棉常出现僵苗迟发或不发以及缓苗期延长等现象,给棉花优质高产带来重大损失,笔者结合棉花僵苗症状,将麦后移栽棉僵苗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棉花僵苗的症状表现
  棉花移栽后植株矮小不发新根、新叶出生迟缓,或不长新叶,或根、茎发黑,叶片呈老绿色伴有病斑、暗淡无光泽;或整株茎杆呈老红色,叶片发黄,出现缺素症状等。棉花僵苗十分瘦弱,造成棉苗生长停滞、缺苗断垄,现蕾期推迟,导致减产。
  2棉花僵苗的发生原因
  2.1气温不稳定
  棉花移栽时值5—6月,此时气温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当气温高于25 ℃时,棉苗失水严重,根系补水不及时,极易形成僵苗;当棉花移栽后温度低于12 ℃时,棉苗受冻,茎叶、根系生长受阻,易形成僵苗[1]。
  2.2水分不适宜
  当土壤水分过大时,会因抢栽而造成土壤结构的人为破坏,尤其是油泥土干后严重板结,土壤透气性差,影响根系下扎,从而影响棉花生长形成僵苗;或常见于低洼棉田或棉田低洼地段,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将会形成渍害僵苗,导致根系变黑,叶片灰绿,生长缓慢。当土壤水分缺乏时,棉株中上部萎蔫,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叶黄干红、新根量少,生长极慢,红茎比例大,形成小老苗。
  2.3棉苗素质差
  由于没有精选棉种,钵土不肥,钵体过小,苗床管理不当,育钵苗体弱、多病、腿高、抗逆性差,棉苗素质不高,移栽时没有达到健壮苗的标准,从而造成移栽成活率不高。据试验,壮苗栽后活棵快,缓苗期短,一船5~7 d左右。而弱苗缓苗期一般都超过10~15 d。若钵苗不及时搬钵挪苗,棉苗生长过旺,移栽时棉苗失水多,棉苗将早发而形成僵苗。
  2.4因肥害而僵苗
  基肥施得过浅,肥料与棉根直接接触造成浓肥伤根;或施垫钵肥后不盖土,不灌定根水,造成肥害;或施基肥的棉田,棉苗刚栽不久突遇大雨而造成肥害。一般施基肥量越大、栽后遇雨越早、雨量越大、肥害造成的僵苗越严重,表现为叶片发暗、发红,常伴有生理性病斑,根系枯瘦。
  2.5移栽质量差
  整地质量差,移栽粗放,栽植过深或过浅,封土不严造成此类僵苗,导致苗小细弱,萎缩不长。
  2.6病虫害僵苗
  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蓟马、棉蚜等病虫的危害,常造成棉苗叶片缺孔或卷曲,叶色发黄发红,根细量少,节间紧密,植株矮小而呈僵苗。
  2.7除草剂危害
  一是漂移危害。棉花对2,4-D丁酯最为敏感,即使微量也能造成危害。在棉田相邻处尤其是上风头,喷施含有2,4-D丁酯常因药液漂移而造成药害。棉花表现出叶片厚、浓绿、卷曲、鸡爪状或葱管状,甚至停止生长。二是使用除草剂时,喷头没有安装防护套,或者喷除草剂不小心将药液喷到棉花上,造成棉花叶片萎蔫、发黄或枯焦,严重影响棉花早发。三是草甘膦使用过频、浓度过大,土壤中残留过多,棉株吸收后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
  3棉花僵苗防治措施
  3.1苗床选择
  苗床就近选在棉田地边或附近、无病菌、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地势较高且平坦、排灌方便的地段。树影下、房屋(建筑物)的北东西三面近处、低洼易积水地、斜坡地、禽畜活动场所等不易选建苗床。苗床规格:一般厢宽1.2 m(不含沟),厢长不超过20 m,厢深不超过10 cm,南北走向开好厢沟、腰沟、排水沟。排水沟深15 cm、宽40 cm,以利排水降渍。
  3.2营养钵制作
  按5.25万~6.00万个/hm2钵备足钵土,于年前施腐熟有机肥50 kg或人粪尿25 kg+饼肥2.5 kg,冬前深翻冬凌,熟化钵土,春后耕耙碎土,疏松钵土结构。制钵前10~15 d,每钵土施过磷酸钙2 kg、氯化钾1 kg、硫酸锌50 g,充分拌匀;土质粘重的,掺入适量细沙。制钵前1 d,泼足水分,使钵土湿度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80%,次日钵土用手捏成团,齐胸落地即散。制播器选中钵,钵径5.5~6.0 cm、钵高7.0~8.0 cm,钵体要求高矮一致,钵体完整,床面平整,钵与钵靠紧,摆成梅花型,边摆钵边盖膜,防止暴晒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