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东莞城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映嫦 时间:2014-06-25
  [摘 要]本文在对东莞城市图书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认识的基础上,论述了东莞城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东莞图书馆;城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城市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建设开始纳入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素有城市文化名片之称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东莞图书馆新馆以及陆续出现的作为其分馆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就是东莞经济快速发展和打造文化新城战略的产物,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那么,东莞城市图书馆如何把握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保持持续稳步的发展?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东莞城市图书馆发展的现状
  2005年9月28日,东莞图书馆新馆正式投入使用。新馆作为城市中心图书馆,其建成和使用,开创了东莞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新纪元,把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几年来,东莞图书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业务建设到读者服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构建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并重的复合式馆藏体系,馆藏纸质文献从2002年的不足40万册增加到目前的110余万册,数字资源更是从无到有,迅猛增加。现有电子图书30万种、电子期刊9?000余种,学术期刊论文4?000余万篇,并自建《东莞人物》《东莞企业》《东莞报道》等8个地方特色数据库。在服务方面,根据现代图书馆功能变化和读者需求的变化,提出了“休闲、交互、求知”的办馆思路,并全力贯穿在实践中,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知识氛围而又舒适的读书环境,并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开拓服务途径。通过文献服务活动、文化知识讲座与展览等,广泛吸引读者,年接待读者200多万人次,外借图书96万册次。目前的东莞图书馆新馆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文化休闲和学习知识的好去处,在市民心中的地位逐步提高[1]
  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以“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为技术支持,实施总分馆的发展模式,构建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网络。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东莞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个新的图书馆(室)遍布城市的各个镇区、社区以及企业,覆盖全市的城市图书馆网络初步形成。到2008年初,形成了由36个分馆以及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点组成了东莞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了图书的通借通还。
  
  2 东莞城市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东莞市图书馆事业虽然取得快速的发展,但与整个东莞地区的服务需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的公共图书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体制问题
  至2008年初东莞地区总分馆体系中已经有中心馆1个、分馆36个,其中镇区分馆24个、村(社区、居委会)分馆8个、企业(学校)分馆4个。按照归属来划分,24个镇区分馆由镇区政府财政拨款,属于全民所有。学校图书馆由教育系统财政拨款,属于全民所有。8个村、社区图书馆则属于村、社区集体所有。企业图书馆的图书财产等归企业所有,属于私有。由于财产归属不同,在全市实施“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通借通还上也态度不一,从而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主要问题是:第一,由于镇、村图书馆的法律地位不明确。镇级图书馆是各镇文化广电中心的一个内设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镇、村图书馆的人、财、物的投入常常因镇、村领导的重视程度变化而变化,领导重视就投入多,领导不够重视就投入少,前一任领导重视投入多,后一任领导不重视投入少,使得公益性的图书馆业务难以持续、稳定地开展。第二,办馆主体不明确。镇级图书馆是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的内设机构,加上市里有专门的文件规定,办馆主体还算明晰,而村级图书馆的办馆主体、经费来源就没那么清晰了。第三,人员编制、录用方面不统一。镇级图书馆是镇文化广电中心的一个内设机构,其人员是镇文化广电中心的员工,存在着不同岗位调换的可能;村级馆又是村委的一个服务窗口,人员是村委指派的工作人员。由于镇、村级图书馆员工的录用由各镇文化广电中心、村委自主决定,即使在上岗前对各镇、村分馆员工进行了一定的培训,但与图书馆专业人员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2 观念问题
  “休闲、交互、求知”作为东莞图书馆新馆的服务理念,在新馆的设计和功能布局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阅览坐椅到休息沙发,再到墙面装饰,都力求一种居家的舒适。在读者活动上,也特别注意休闲、交互与求知的结合,增加了许多交流活动,如展览、家居装饰、装修讲座、学习论坛、公益讲座、网上课程、市民学堂,等等,大大增加了读者的交流空间。
  但与中心馆在硬件建设、软件服务相比,镇、村在图书馆硬件建设力度和服务理念还有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硬件建设上。东莞2006年的GDP全国排15,全国经济千强镇排名里,东莞32个镇区全部榜上有名,虎门镇更是名列榜首。但到目前,还没有做到每个镇都有一个图书馆。村级的图书馆(室)联网进入总分馆体系的才8家。其次,表现在服务理念上,各镇、村分馆也和中心馆存在一定差距。各基层图书馆目前只能以借还书为主,在读者活动方面观念还比较落后。
  2.3 服务定位问题
  总馆的最大目标是实现东莞区域内总分馆之间的通借通还,并建立以专题服务为特色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服务模式难以完全统一。在技术上,以“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为支撑,完全能够实现东莞总分馆之间的通借通还。但由于镇、村级分馆在人、财、物方面相对独立,中心馆只担负着业务上的指导功能,并没有直接的管辖权,因而全地区的公立图书馆在开放时间、异馆预约图书等服务项目上暂时还无法完全统一,从而制约着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随着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东莞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确保东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政府支持是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所谓政府支持,就是对图书馆发展所需要的政策、制度、人才、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东莞图书馆事业这几年发展与东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分不开。自2004年到2006年东莞市政府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几项有关东莞地区总分馆发展体制和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文件,从政策方面给予了图书馆发展的制度条件。以东莞图书馆新馆为代表的众多的大大小小图书馆建筑的出现,是东莞市各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硬件投资,而多次的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则是从软件方面充实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同时,逐年增长的购书经费,又夯实了图书馆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东莞城市图书馆发展目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所以我们还需要政府继续给予支持,稳步加大各种投入力度,特别是要让这种支持制度化、法制化,因为政府的支持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最大的动力。
  3.2 继续深化改革与创新
  3.2.1创新发展观念,科学规划图书馆事业。东莞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发展,得益于最初制定的并得到市政府批复的《东莞市建设图书馆之城实施方案》。按照《东莞市建设图书馆之城实施方案》,公共图书馆是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基本力量,以东莞图书馆为龙头,构建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其中,市和镇(街)级图书馆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要形式,尽量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捐赠;村(社区)级图书馆基层网点引导采取多种途径如冠名、合建等方式加快建设。根据这一方案的科学规划,并通过逐步实施,东莞城市图书馆在过去的几年里,稳步推进,已初步建成了东莞地区的图书馆集群网络体系[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