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避灾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兴港 时间:2014-06-25
  [摘要]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具备相当规模,但其防灾、避灾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图书馆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灾难的类型,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了防灾、避灾可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防灾避灾;对策研究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2799个,馆舍面积达741万平方米,总藏量52053万册(件),从业人员5.2万人。[1]可见,公共图书馆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场合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且看几个与图书馆有关的灾难案例:
  1994年11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银都夜总会发生特大火灾,殃及同一建筑内始建于1909年、藏书130万册的吉林市图书馆,造成科技文献资料库及10多万册少儿图书化为灰烬,损失相当严重;[2]2007年7月21日上午11时许,云南省图书馆的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发生泄漏,造成39人呼吸受困;[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级特大地震突如其来,地裂山崩,路断河改,数万鲜活生命顷刻消逝,无数美丽家园瞬间毁灭,所在地区的各级图书馆损失惨重。[4]
  因此在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同时,关注图书馆的安全问题,关注遇到灾害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问题,是公共图书馆人责无旁贷的。
  
  1 公共图书馆灾难的含义
  
  灾难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运行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灾难既包括自然灾难(地震、海啸等),也包括人为的灾难(如恐怖袭击、误操作、病毒等)。公共图书馆灾难特指在公共图书馆中发生的灾难,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5]其发生具有不可预测与不可抗拒的特点。
  
  2 公共图书馆灾难的类型
  
  区分图书馆灾难的类型,目的是便于研究如何避灾。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的分类标准,公共图书馆灾难可分为:1)自然灾害。主要指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2)事故灾难。主要指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如目前正在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等。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指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3 图书馆发生灾难的原因探析
  
  公共图书馆是人们寻求知识的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自由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7]它是社会公众的集散地,也是公安消防重点保护单位。虽然各级图书馆都很重视安全工作,但是发生灾难的事件还是难以避免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3.1自然原因
  像地震、洪水、非人为火灾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原因。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元,唐山图书馆在地震中丧生2人,重伤五六人;[8]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450.9亿元;[9]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其中绵阳市图书馆7000m2大楼成危房,服务器及电脑等设施严重损坏,估算损失300—400万元。[10]
  3.2社会原因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突发事件增多。社会资源过于集中,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现象,都是导致利益冲突的因素。“现代性产生稳定,但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不规范或是来不及规范而带来大规模的失范行为,导致社会发展不稳定。这些不稳定的元素在公共图书馆得不到适度的处置,也会酿成祸患,对读者或图书馆员造成伤害,甚至灾难。
  
  4 图书馆避灾的对策
  
  综上所述,图书馆发生灾难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我们积极寻求正确的对策,就可以把发生灾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1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贯彻科学安全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安全观的根本也必须是“以人为本”。无论发生何种灾难,在救灾时都要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公共图书馆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就必须把读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图书馆员有责任首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疏导读者有序地撤离图书馆至安全地带,尽可能减少生命损失。在疏散的读者群中,以少儿读者—老年读者—残疾读者—其他读者的次序依次撤出,而图书馆员则推后安全撤离。
  4.2实施《建设标准》文件,加强安全规范
  2008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法制建设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11]《建设标准》对公共图书馆建筑安全提出明确的要求,图书馆“硬件”建设有了法规性的规范,从而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4.3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新世纪国际减灾战略——重视青少年防灾教育”。[12]防灾是减灾的前提,要减灾或者避灾,就必须提前防灾。因此,避灾的重要措施就是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普及防灾知识。安全防灾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的核心是保护生命。安全文化教育在于普及安全自护知识,了解安全生产生活规律,掌握必要的应急和避灾的方法,进而获得临危应变的能力,即使一旦突发事件发生,也能泰然处之,及时采取行动,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与损失,从而达到减灾或避灾的目的。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图书、展板、“共享工程”多媒体等一切载体向全体公民宣传安全文化知识、社会伦理道德、自救互救技能。特别是在少年儿童读者中加强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4.4制定避灾安全策略,提高实战技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共图书馆制定避灾安全策略,十分必要。
  4.4.1强化安全责任,建立考核制度。首先强化安全责任,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以图书馆馆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图书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权限与工作岗位要求,实行馆长与中层干部、中层与职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范围、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把安全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做到奖惩兑现。
  4.4.2坚持分类指导,落实安全工作。根据图书馆有可能发生的灾难类型,分别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编制避灾减灾预案。如关于“火灾”的防范,防火是公共图书馆重点的预防工作。具体做法有:1)“物防”。设置防火栓、消防池(消防灌)、灭火器材,醒目处张贴“火警119”等。2)“技防”。设置灵敏的烟雾感应自动报警器,配置自动喷淋装置等。3)“人防”。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这样就形成了以“人防”为主,物防、技防结合的综合防火体系,如关于“社会冲突”的防范,图书馆员一是要坚持微笑服务,尊重每一位到馆的读者,为读者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二是开展人性化、个别化服务,按照读者的特定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其开展服务,让其感到温馨;三是坚持有理有节的原则,既要坚持法律法规和图书馆规章制度,也要因人而异,稳定大局,掌握好“度”。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