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受众阅读习惯之流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冷冬梅 时间:2014-06-25
  网络阅读是阅读的发展趋势,是人类阅读史上一场伟大的变革。网络载体所依赖的超文本,具备复合性、开放性等特征,它与过去的龟甲、简帛、纸张等一样,是知识的载体,可以影响阅读,但不能决定阅读,如英国情报学家麦克洛雷所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因此,图书馆应以传统的阅读精神引导数字化阅读,以达到二者平衡,使受众获得知识和乐趣的目的。
  2.2阅读方式、阅读理念呈现浅表化、实用化、休闲化趋势
  传统阅读的过程强调朗读、诵读和精读,给受众提供进行理性思维的机会,利于人们抽象思维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多媒体技术发展,人们对经典文化的追求逐渐受到冲击,快餐文化迅速传播,阅读越来越倾向于浅表化、实用化和休闲化。
  在数字化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掌握海量变化的状态,以浅显的浏览替代传统的经典阅读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据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报纸是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杂志排第二位。在这一调查中,报纸、杂志、网络浏览等传统意义上的“浅阅读”模式占很大部分,这种阅读方式显然正成为国民阅读的主流。此外,越来越多的受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利用零星时间阅读,出现“速读”和“缩读”, 如阅读名著通俗本、白话本以及推崇在书中多加插图的“读图本”。
  数字化时代的知识界呈现出更为纷繁复杂的局面,受众的阅读也越来越讲求实效,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追求以最直接、快速的阅读以获取最大的功利效应。林语堂先生说过:“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非读书本旨”[4],其中“取利禄”就是指实用的功利性阅读。据统计,2007年全国人均购书量不足5本,其中八成是教材。在各大书店的销量统计中,教材参考、考试辅导类书籍占了很大比重,关于职场、官场等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的书籍也大受欢迎。非“有用”的书不读,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在悄然流行。
  当前受众的阅读除了“以学习和工作需要”为主的“学习性阅读”外, 满足情感需求的“休闲性阅读”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满足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来获取情感和精神上的愉悦。2006年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表明,市场购买额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文学类图书,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和综合性图书。在杂志类阅读中,文化娱乐、家居生活、文学艺术、时尚消费是阅读率最高的前四类。
  
  3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受众阅读之困境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在文化上则是大众文化兴起、娱乐文化兴盛。“传统阅读更多的是受到一种意识形态激情的支配,阅读行为的背后总是有关国计民生之类的宏大关怀”[5],而当今数字化时代下受众阅读更多的是受到市场的支配,追求实用、流行,有学者将此种阅读形态称为“物质阅读”,即“是一种既休闲又娱乐的阅读,它无须耗神费力,只要随着作者轻松而流利的笔触在作者描绘的景象中闲庭信步、四处游览”[6]
  图书的本质在于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如今在知识“过剩”、图书海量出版的时代,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以网络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对语言和词语的运用都非常简单,受众若习惯于此种阅读模式易导致语言运用能力的退化;阅读的浅表化、休闲化有悖于专心致志、循序渐进的读书方式,思索和感悟过程的缺乏易导致浮躁肤浅、急功近利现象的产生;对文化的理解停留在娱乐与消遣的层面阻碍了受众的文化沉淀,导致历史感的缺失和民族文化素质的下降。经典的缺失必将导致思维的惰性、思想的荒芜、学术的停滞和事业的退步,这对于个人的成长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4 结 语
  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人类传统的所有知识的积累不能用一种简单的进化论观点来解释,科学知识之所以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在于同一课题理解“范式”的变化。数字化时代知识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受众必须适应在同一时间内从多方位来构筑知识和构造信息,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呼唤阅读心态的宽容,要接受“相对主义”的知识观。传统阅读的时代印痕是“绝对”的,而今天数字时代的时代印痕是“相对”的,对知识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宽容和多样化的理解。宽容也会导致对现在以及未来人的所有生存形式的尊重,这是以前的时代无法带给我们的。[7]
  当今社会,人们的阅读正处在一个分化和变化的阶段,传统阅读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依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同时,新兴的媒体正在经受极大的考验,不断地寻求更大突破和新的发展空间,并必将为人们所接受和习惯,因为时代的脚步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在阅读的概念中,媒体的变化和出版物的介质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以速度、兴趣、个性化为基本特色的数字化阅读仍然为人们所向往和钟情,但这只是形式的变化,阅读的主题将不会改变。[JP2]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数字化时代的阅读,阅读所承载的文化力量是永恒不变的,数字化时代的阅读万变不离其宗,仍是知识[JP]的内容和含量。即使将来人们无所不能,也依然离不开人类文明之光的抚慰和照耀,离不开回忆和梦想。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精神享受和生命需要,人类的阅读行为将永恒存在。
  
  [参考文献]
  [1]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9-01-22].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45053573d634.html.
  [2] 庞春燕•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出炉 国民阅读步入数字时代[J] .传媒,2008(8):31.
  [3] 王洪波.思想阅读30年[N] .中华读书报,2008-04-23(6) .
  [4] 林语堂.林语堂经典散文全编[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0—11.
  [5] 张学军.传统与网络阅读之争——解读我国30年阅读之变迁[J].图书馆建设,2009(3) .
  [6] 陈 香.30年中国流行阅读史:精神之痒[N] .中华读书报,2008-04-23(5) .
  [7] 王 强,王姗姗.数字化时代的阅读[J] .中国图书评论,2004(3) :1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