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图书馆地方文化资源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欣 时间:2014-06-25
  [摘 要] 图书馆是提供知识信息并将之存储、加工的重要场所,应借助自身优势,吸纳地 方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传播功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 地方文化;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日益推进,图书馆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大学 ”,是提供知识信息并将之存储、加工的重要场所。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从“知识 宝库”汲 取知识、增长才干,为社会实践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将弘扬传统文化视为已任,为实现民族 的 伟大复兴发挥出积极作用。就地方文化的研究、探索、传承而言,地方图书馆“近水楼台先 得月”,应主动承担这个责任。
  
  1 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地方文化研究日益被重视,全国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 作,并对其进行整理、保护和传播。特别是地方历史、民间文学、民歌、民舞、民俗、民间 技 艺等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它们是珍贵的历史记忆,重视对其的开发利用可以起到 促进当地经济、文化 发展的作用。
   1.1 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地方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家园。保护和传承好地方文化,就 是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色,留住了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1.2 地方文化面临着发掘、整理和传承的迫切性
  地方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构成形态,其背后蕴藏着精湛的技艺、独特的思 维方式、丰富的精神蕴含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这些由历史沉淀下来的民间艺术形式和艺术 化行为,对文化多样性的保存和人类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
  2 地方文化的形成、生存形式和积极作用
  2.1 地方文化主要的生存状态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化,包括生产劳动中创造的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工具、技艺 知识、工艺过程;非物质形态体现为民间习俗、节庆礼仪、民间传统、歌谣、戏曲、音乐、 舞蹈、民间美术、游艺竞技,等等。它们传递着传统文化信息,包含着人的精神、智慧和 创造力,例如南京的“云锦”“白局”“留左吹打乐”“湾北小马灯舞”“劝世歌谣”以及 传 统饮食方面的特色食品等。正因为有现实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它们的传承不仅创造了经 济价 值,同时给予人们精神层面上的愉悦和熏陶。
  2.2 地方文化的形成及表现形式
  一种是劳动人民为了消除疲劳、愉悦自身而创作的文化娱乐形式。表现为口传心授,超文 本 形式、动态存在,富有生活气息和创造力,具有质朴、纯真、浪漫等特点。另一种是地方民 众在劳动、生活中的感悟,有着鲜明的地方特征。所谓“心之忧也,我歌且谣”“饥者歌共 食,劳者歌共事”,反映心声的精神诉求,往往表现出地方行为特质。“生活理想化,理想 生活化”,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他们既是劳动者,也是创造者和欣 赏者。这些表现形式经历史的传承与提升,有的堪为经典,有着较高的人文审美 情趣和价值。地方图书馆致力于搜集、整理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并对其加以研究、传承、 开发和利用,将地方文化吸纳为图书馆资源,可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发挥不可估 量的作用。
  
  3 图书馆如何吸纳、传承地方文化资源,发挥其服务功能
  图书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知识、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地方 文化的传播、开发、利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延伸和扩大了图书馆的 服务范围。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图书馆服务功能,探索传承地方文化的可行 性。
  3.1 树立“热爱传统文化”观念
  自觉投入到地方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及利用之中,将地方文化中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吸纳 为自身资源。
  3.2 静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间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是超文本的。我们可以用文字加以记录, 把那些能够转化为文本形式的非物质文化结集出版,这样既有利于保护,也便于传承。
  3.3 动态保护和传承
  图书馆以资料、信息形式所作的贮存是静态保护。变静态为动态,提供更灵活的服务,为利 用 文化遗产,开发文化产业带来活力,从扩展图书馆功能的角度来说,是值得探索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