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分类种次索书号的设计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雪红 时间:2014-06-25
  [摘 要]回顾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处在瓶颈阶段的文献检索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突破文献检索课瓶颈的方法。
  [关键词]文献检索;信息素养;素质教育
  
  文献检索课是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一块主要阵地。回顾文献检索课的发展过程,从萌芽到初具规模,到现在的平稳发展,它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大学启动图书馆讲座,奠定了文献检索课程开设的基础。教育部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两次以文件形式强调和指导文献检索课教学,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1985年下发《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极大地推动了文献检索课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教材陆续出版。1992年,国家教委下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该通知成为全国文献检索课规范的依据;1993年7月,再次发出了《关于成立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的通知》,强调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1996年,成立了文检课教学指导小组,文献检索课逐步成熟,呈现出理性和平稳的发展态势,从而也成为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1]
  1 当前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普及和深入、信息源的扩充和增长,人们对信息的索取渠道变得空前地宽广,获得信息的手段或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过去单纯或主要依赖图书馆用户教育来获取馆藏信息的状况,因而文献检索课程在表面的平稳繁荣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再加上文献检索课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问题,使得文检课正停滞在一个关键的瓶颈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1.1 文献检索课受到大学公共课“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冲击
  目前,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育一般通过与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来完成,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或师范类院校的“教育技术”及“文献检索课(或信息检索课)”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课和教育技术课侧重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而文献检索课则侧重于对信息资源的了解和检索技能的掌握。[2]前者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开课的时间大多在大学低年级阶段;而文献检索这一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在大学高年级阶段,而且多数被安排为选修课,其课时数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加之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基础课在内容上有重复的成分,不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程感觉,所以往往造成学生不重视的消极后果。其实早在2005年就有专家明确指出,当前文献检索课面临着学时减少、学分减少、学生不重视、在学校教学课程中又很零星等窘境。几年过去了,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有增无减。虽然文献检索课是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主干科目之一,但也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课程。
  1.2 各校文献检索课教材内容不统一、质量层次不一,严重影响了课程质量
  自开课伊始,教育部就对文献检索课有各种文件形式的指导,但是这些指导都是宏观的。长期以来,各高校使用的文献检索课教材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制订,总体上呈现纷繁复杂的多样性。并且近年来出版的文献检索教材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么教材内容相对于飞速发展的网络资源来讲存在滞后现象,更新速度太慢;要么教材各个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不够合理;还有相当多的文献检索课教材都缺少例题、习题,或者是例题、习题的选择欠合理、数量少、内容陈旧、实践性差;另外,很多教材是由多人组成编写组来编写的,这样就难免会造成各章节内容缺乏必要的联系,整个教材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3]教材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各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各自为政,势必给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1.3 文献检索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自198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通知以来,多数课程是由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来承担的,参考馆员具有的参考咨询经验固然是其承担文献检索课的优势所在,但他们自身或多或少的知识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这门课质量的提升。文献检索课教师出身大多是单一型的,要么是专业出身,有专业知识的底蕴,但缺乏图书情报知识;要么是图书情报专业出身,有丰富的情报信息理论,但缺少其他专业知识。部分任课教师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还存在偏低等问题。[4]任课教师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的短板决定了最终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实质性提高。
  2 突破文献检索课瓶颈的方法
  2.1 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或曰素养)作为终极目标
  1999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视为当代人才的终极培养目标。信息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根据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项目课题组于2005年发布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中对信息素质的描述,我们可以把信息素质视为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质是个体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讲,教师都能做到通过传授文献信息的基础知识、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来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即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力。
  2.2 教材内容要尽快统一
  业内人士对出版时间较近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检索教材做过抽样调查,[5]从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被调查的44种权威样本教材中,独立成章节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18个方面。在这些样本教材中,这18类内容按照被关注的程度排列如下(内容后面括号内的数字为关注此类内容的样本数量,之后的百分数为关注此类内容的样本数量在所有被调查的样本教材中的比例):(1)文献检索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44种),100%;
  (2)网络搜索引擎(44种),100%;
  (3)计算机检索系统(各种数据库检索及联机检索)(44种),100%;
  (4)知识产权知识及特种文献检索(35种),80%;
  (5)印刷型(手工)检索工具(24种),54%;
  (6)网上专题资源(主题网关) (22种),50%;
  (7)文献创作及发表(专利申请文件及情报分析报告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报告撰写)(21种),48%;
  (8)文献信息利用(信息整理分析/原文索取) (20种),45%;
  (9)检索实例或案例 (17种),39%;
  (10)免费资源(开放访问/学科门户) (12种),27%;
  (11)信息素养与科技创新 (10种),22%;
  (12)数字图书馆知识(8种),18%;
  (13)实用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竞争情报、求职招聘、商情数据、考研信息、个人与机构信息等检索)(8种),18%;
  (14)资源评估与选择(7种),16%;
  (15)信息道德(学术规范、合理使用) (6种),14%;
  (16)多媒体信息检索(6种),14%;
  (17)科技查新 (5种),11%;

图片内容